投資的世界不像物理世界,物理世界很多東西都有唯一的標準答案,你只需要記住這個答案即可。但是在投資世界不存在“大一統(tǒng)”的投資理論,基本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因此要甄別哪些言論是“有價值的”,哪些觀點是“沒價值的”,并不容易。所以就要求你必須具備批判性的思維,能夠對材料進行甄別真?zhèn)巍榱烁玫淖R別謊言,防止被騙,你需要先儲備下列”常識“。 第一問:你的目標是什么? 當一份研究材料擺在你面前,首先你就要問自己一個問題:“我希望通過信息達到什么目的?哪些東西對我來說,至關重要?哪些東西對我來說,不值一提?”。這聽起來是不是很簡單很容易?不,很多人在接收信息時,腦子處于“隨機閱讀”狀態(tài),他不是帶著問題來尋找答案的,他只是即興閱讀。 任何信息都包含兩方面:一是內容的針對性;二是內容的廣泛性。 針對性是指這些信息只能解決某個特定的問題,而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所有你必須先搞清楚,你到底想要什么,你想要的東西能不能依靠這些信息獲得,如果你的答案是:“不能”,那么你就沒必要浪費時間了,哪怕這些信息價值千金。例如你在尋求如何做一盤美味的西紅柿炒雞蛋。結果你翻到一篇詳細介紹西紅柿炒雞蛋對人體健康有益的論文。這篇論文對你來說就是毫無價值的,不值得你浪費時間去看。 內容的廣泛性是指材料里面包含了很多的數(shù)據(jù)(信息),對于作者而言,這些數(shù)據(jù)都是至關重要的,但是對于讀者而言,這些數(shù)據(jù)的重要性是不一樣的。因為你們的目的不一樣。因此,在閱讀材料之前,你必須知曉什么樣的數(shù)據(jù)對你來說是關鍵的,什么樣的數(shù)據(jù)對你毫無吸引力。即你應該選擇性地去閱讀材料,選擇性地接受文中的觀點(而不是照單全收)。 第二問:你是否陷入“價值共鳴”陷阱? 人是一種群體動物,我們都會傾向于尋找跟自己價值觀相同的人溝通交流,“物以類聚”、“道不同不相為謀”。這種傾向也會發(fā)生在我們閱讀材料、分析思考問題時,而我們并沒有意識到。排斥價值觀不一樣的文章是非常嚴重的錯誤。 與其說,人都是帶著疑問去尋求答案,不如說,人都是帶著答案去尋求認同。在閱讀材料時,我們是帶著有色眼鏡去過濾信息的,那些價值觀跟我們不一致的觀點,我們會本能地排斥(哪怕他的結論是正確的),那些價值觀跟我們一致的觀點,我們會本能地支持擁護(哪怕他的論據(jù)不充分)。 舉個例子,多數(shù)人剛出道時,在券商里面當客戶經(jīng)理,職責是開發(fā)客戶,說服他們來營業(yè)部開股票賬戶。我就發(fā)現(xiàn)一個現(xiàn)象:當一個股民問你“你覺得XX股票怎樣?”或者“你覺得大盤后面會怎樣走?”,如果你還想把他開發(fā)成客戶,你千萬別把你的真實想法告訴他。如果他持有這股票,你卻說“這股票基本面很爛,后面還要跌?!睂Ψ骄蜁啬阋痪洹澳闼揭膊徽勇铮 ?,然后就不再跟你聊了。你應該先試探性詢問他的觀點和意見,然后再拋出跟他見解一致的個人意見。這樣對方就會非常高興,你們的談話才能繼續(xù)下去。 其實生活中,人們都曾經(jīng)被這種手段營銷過。例如一個推銷員,她如果看見婦女牽著一個小孩,她會跟婦女說她恰好也有一個這么大的孩子,然后感慨養(yǎng)孩子真不容易。這樣就能引起婦女的共鳴,后面再談生意時就會事半功倍。但她銷售的產品質量跟這個有什么必然聯(lián)系嗎?顯然是沒有的。 而在寫文章時,作者為了“說服”讀者,也往往會采用類似的手段。首先作者會標榜“我們是自己人”。例如“我也是價值投資粉,我也很崇拜巴菲特”。然后再列舉一些已經(jīng)被公認的事實,例如“巴菲特一直持有可口可樂,這股票為他賺了幾億元?!弊詈笏麜伋鏊约旱挠^點:“所以可口可樂是一家值得購買的公司”。作者實際上是在暗示你“購買可口可樂才是真價值粉,否則你就是偽價值粉”、“巴菲特購買的股票一定是好股票” 與此同時,由于我們本能地排擠那些意見跟我們不一致的觀點和信息。我們往往會忽略掉一些非常有價值的信息。最終結果就是:你獲得的是你早已知曉的信息。你不知道的,你依然不知道。這對于你的投資絕非好事,真正的危險并非來源于你已經(jīng)知曉的信息,而是來源于那些你并不知曉的信息。 第三問:觀點是否被“輿論綁架”? 假如有X個方案,需要讓10個人集體投票選擇最佳方案,必須60%以上的人同意才能通過。那么最后選出來的方案,一定是這些方案里最平庸的方案。為什么?因為一個能讓所有人利益均攤的方案,一定是“不求有為但求無過”的方案。 在股市里,你不應該去尋求別人認同你的觀點,如果大家都認同你的觀點,那么你這個觀點一定是十分平庸,毫無價值(無法賺錢的觀點)。例如你覺得大盤要漲,但是你發(fā)現(xiàn)10個人里,有8個人看跌,有2個人看漲,此時你會懷疑自己的判斷。你不敢輕易買股票,結果股市漲了。之后,這10個人里,有8個人看漲,2個人看跌,你覺得認同你觀點的人占絕大多數(shù)了,應該買入,結果一買就跌,屢試不爽。又例如,你同時看好X、Y兩家公司,不知道如何選擇,你去問別人觀點,如果X公司有8人看好,2人不好。Y公司有2人看好,8人不看好。那么你買Y公司就對了。 在股市里,我們把大家觀點一致的現(xiàn)象稱為“一致性預期”,并認為當前的股價已經(jīng)反映出這種一致性預期。例如如果大家都覺得工商銀行今年業(yè)績增長10%,那么理論上他股價還能漲10%左右。但實際上,當他公布業(yè)績增長10%時,他股價可能不漲反跌,為什么?因為這10%的業(yè)績增長其實早在一年前就被大家知曉,別人都是一年前就埋伏布局,你等到他公布業(yè)績再來購買,你已經(jīng)是最后一個接棒的人了。 除了一致性預期,還有另一種社會現(xiàn)象:集體失聲。 即某個人的觀點由于跟族群里絕大多數(shù)人的觀點不一致(我們暫且把這個觀點稱為“普世價值觀”)。為了避免自己成為口誅筆伐的對象,他只好隱藏真實的想法。 例如15年股災期間券商分析師吹捧“股市已經(jīng)跌出價值”,難道他們都是傻子嗎?連一個剛入門的都能看出來的東西,券商首席居然看不出來?正如別人說過的:“此時看空有正 治風險,看多有道德風險,沉默有失業(yè)風險”——我能怎樣?我也很絕望啊。 在寫文章時,這種“無形壓力”也會嚴重影響到作者的結論,迫于這種壓力,作者很可能會言不由衷,因此需要讀者有能力去區(qū)分哪些是作者的真實表達,哪些是作者的套話假話。在研究員寫的研究報告里,就大量充斥著這種真真假假的言論。不管研究員是否真心看好公司的未來,文章結尾部分都是“你值得擁有”。為什么研究員很少給上市公司“差評”?因為如果給了“差評”,那么下次就很難順利再去上市公司做調研了,不做調研就拿不到第一手的資料,沒資料怎么寫研報,不寫研報怎么向公司交待。 同樣的,第三方事務所也能部分感受這種壓力,我們通過一些蛛絲馬跡來揣摩律師和審計想表達的真實意思,比如下面通俗的說。 第四問:論題是什么?論據(jù)是什么?結論是什么? 任何一個觀點,我們都可簡化為:論題+論據(jù)+結論。 論題:股市是不是見底了? 結論:股市尚未見底 理由:從K線形態(tài)分析/從政策分析/從估值分析 這是閱讀文章的基本功,即你必須了解作者的論題是什么。只針對論題進行就事論事,不要跑題。很多人可能會偷笑,有這么蠢的人嗎,連作者想表達什么都不知道?我告訴你,非常多,而且都是受到過高等教育的人。例如有些人,一看對方理由里有“從k線形態(tài)分析”立馬就開始給作者貼標簽”投機客“,然后就開始批判對方:“靠技術分析炒股虧死你,持有好公司不懼怕股市下跌”。 這完全是雞跟鴨講,人家是在探討股市是不是止跌了,你卻跟人家扯價值投資VS技術分析哪個更牛逼。這就是所謂“噴子”?;ヂ?lián)網(wǎng)上充斥著大量這種噴子。 知道作者的結論是什么,以及他的理由是什么,我們才能思考對方的理由是充分,對方的結論是否站得住腳。至于如何分析對方的理由是否足以支撐他的結論。我們放在后文中進行詳細講解。 第五問:什么是預測、什么是事實? 預測:通過數(shù)據(jù)或者證據(jù),對未來發(fā)生的事情進行演繹推理。結構是:事實1+事實2+事實3》》》未來會怎樣。 例如劉翔今天早上吃了雞腿,估計下午的比賽能拿冠軍。又例如:今天1000家股票跌停,晚上央行宣布降息,李XX發(fā)微博稱這里是“胎兒底”,明天股市將大漲。 事實:客觀描述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情。結構是:事實1+事實2+事實3》》》昨天怎樣。劉翔因為早晨吃了雞腿,所以今天比賽拿了冠軍。 瞎扯蛋:毫無數(shù)據(jù)支撐和邏輯推理,對未來即將發(fā)生的事情進行推斷。結構是:假設1+假設2+假設3》》》未來會怎樣。 例如,如果劉易斯摔倒,如果劉翔能搶跑,如果裁判是瞎子,我覺得劉翔今天能拿冠軍。當然最拙劣的瞎扯蛋就是連假設都不給出,直接就給出一個結論。結構是:》》》未來會怎樣。 像這種沒有理由支撐的結論,讀者根本無法判斷結論是否正確。 為什么要區(qū)分預測、事實、瞎扯蛋?因為預測只是有一定概率會正確。事實是100%準確的,瞎扯蛋就是耍流氓。如果你沒能分清這三者的差別,那么在看文章時,很容易把預測看成事實,或者把瞎扯蛋看成預測。 我們看文章的時,對于作者的觀點,要按照以下原則來區(qū)別對待:事實全盤接受,預測要看他的推理邏輯是否合理,瞎扯蛋直接忽略。 舉例:受環(huán)保核查影響,西北地區(qū)部分水泥廠停產,今日水泥價格小幅上漲2%。由于環(huán)保核查還要持續(xù)1個月,因此未來一段時間,水泥供應偏緊。如果西北最大的水泥廠海螺水泥停產,那么水泥價格將大幅上升,因此我們可以關注水泥相關的上市公司。 上面這段話,是不是看起來分析的很正確?但如果你因為上面那段描述就去購買海螺水泥(股票),那么你大概率要虧錢,為什么?我們按照上面學的知識來把這段話進行拆解分析,搞清什么是事實、預測、瞎扯蛋。 事實:受環(huán)保核查影響,西北地區(qū)部分水泥廠停產,今日水泥價格小幅上漲2%。 預測:由于環(huán)保核查還要持續(xù)1個月,因此未來一段時間,水泥供應偏緊。 瞎扯蛋:如果西北最大的水泥廠海螺水泥停產,那么水泥價格將大幅上升 為什么最后那句是瞎扯蛋?作者哪只眼睛看見海螺水泥要停產了?人家說過要停產嗎?就算有停產,停產的規(guī)模有多大?是全部都停產還是只停產了10%的產能? 第六問:觀點是否能夠被證偽? 證偽,指的是對方的觀點能夠被可觀察的指標證明是錯誤(或證明是正確的)。不可證偽,指的是對方提出一個觀點,外人根本沒辦法找到證據(jù)去反駁他。 不可證偽的觀點通常具有以下特點: 1.作者沒有給出觀察信號。 例如:股市是經(jīng)濟晴雨表,反映了經(jīng)濟狀況的變化。 我相信大家都曾聽過這句話,但這只不過是一句廢話。作者并沒有給出“經(jīng)濟狀況”的衡量標準。如果你用GDP衡量“經(jīng)濟狀況”,對方就會說“GDP不能完全代表經(jīng)濟狀況,經(jīng)濟狀況是一藍子的綜合因素”。 2.作者給出的觀察信號,無法獲取,或數(shù)據(jù)獲取難度極高。 例如:貴州茅臺為什么從2014年見底?因為中國中產階級的數(shù)量在增加,由于居民收入水平增加,因此以前喝不起茅臺的人,現(xiàn)在都喝茅臺,所以貴州茅臺的股價漲了。 這句話的邏輯讓人無法辯駁,因為從邏輯上來分析,這是正確的。但是這個觀點無法用于實際操作。第一,居民收入達到什么狀況才叫“中產階級”? 第二,我如何去統(tǒng)計跟蹤中產階級的數(shù)量?這數(shù)據(jù)從哪里可以獲取?第三,當居民收入水平達到什么具體數(shù)字時,居民才會去購買茅臺?月入5000元還是月入10000元?這個標準到底由誰來定?科學不? 第四,這觀點根本無法解釋為何貴州茅臺股價會在2014年觸底,難道2012年居民收入沒增加?2013年居民收入也沒增加?為什么恰好發(fā)生在2014年? 又例如:如何提前判斷一家st殼公司即將注入什么資產?方法是跟蹤了解董事長的行蹤,例如他最近經(jīng)常去哪些地方出差,跟哪些人見過面。跟他來往最密切的公司最有可能成為重組對象。 這句話聽起來很正確,但是你如何去跟蹤人家的行蹤?如何竊聽對方的談話?你難道是FBI出身的嗎?因此這句話根本沒任何可操作性可言。 類似的觀點實在太多了,例如選公司時,要注重“管理層的治理”,要看公司戰(zhàn)略是否正確。你以為你是何方神圣?公司管理層的內斗能讓你一個外人知道?公司的戰(zhàn)略能讓你一個外人知道?你難道指望從公司財務報表能得到上述問題的答案?或者自己跑去上市公司做個所謂的草根調研就能獲悉?你也太天真太幼稚了吧。 這種觀點是最具備迷惑性的,因為他的結論是正確的,并且他的證據(jù)從“理論”上是可以獲取的。但在實操過程中,由于數(shù)據(jù)獲取的難度太大,不具備任何操作價值。 3.作者的觀點沒有定性、定量的分析。 例如“做股票賺錢很簡單,你高賣低買就行了”。這句話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但是高的標準是什么?低的標準是什么?對方?jīng)]給出來。你想反駁他:“我10元買了萬科a,結果跌到2元?!睂Ψ骄蜁f:”說明你買的不夠低”。如果你說:“我本來打算2元買萬科,結果他跌到3元就不跌了,直接漲到10元”。對方就會說:“3元已經(jīng)夠低了?!比绻阏f:“我3元買了中國石油,結果他跌到只剩0.1元。你不是說3元已經(jīng)足夠低了嗎?”對方就會說:”高低都是相對的,不同個股不一樣。“總之,你永遠都沒辦法證明對方是錯的,因為標準都是他自己說了算。 什么才叫可證偽?對方的觀點里包含了觀察信號,并且給出了固定的標準。例如,對方說:太陽是從西邊升起的。 第二天,你觀察一下太陽升起的方向,就能判斷他說的話是否正確。 又例如對方說“這個股票6個月內能漲到10元”,那么你只需觀察等待6個月,看看股價是否曾經(jīng)超過10元,便能驗證他的猜想。 股市里常見的不可證偽術語(正確的廢話): 逢高賣出——什么才叫高? 買價值低估的股票——什么樣的股票才叫價值低估? 買藍籌——哪些股票才算藍籌? 高拋低吸——什么價格才叫高,什么價格才叫低? 買高成長低估值的股票——高成長的標準是什么,低估值的標準是什么? 做價值投資——價值投資的標準是什么? 為什么股市里充斥著大量這種正確的廢話?因為這樣子,讀者就無法反駁作者的觀點,作者“股神”的稱號就不會被打破。只要是預測就一定會有錯,有錯就容易砸自己招牌,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只給出一些“正確的廢話”的建議。如果讀者依據(jù)建議買股,賺錢了,那就是作者的本事。如果讀者虧錢了,那就是讀者水平不夠,不能“深刻理解”作者的原文的含義??傊髡叩挠^點永遠都是對的,永遠都能自圓其說。 這種正確的廢話有何危害?這種廢話因為具備非常大的迷惑性,所以邏輯不好的人往往會吃虧上當。而實際上,他們的觀點完全不具備操作價值的。這種言辭是似而非的騙子充斥市場,結果把真正有水平的人比下去了。為什么,因為后者給的建議是可證偽的,既然是預測未來,就必須有失誤的時候。一個是100%絕對正確的人,一個是只有50%準確率的人。一般的人會更相信誰?最終結果就是劣幣驅逐良幣。 第七問:他是不是在精選特例? 精選特例是指作者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特意挑選對自己有利的證據(jù)呈現(xiàn)給讀者,把對自己不利的證據(jù)都忽略掉。這或許是股票書籍里最常見的錯誤,這種毛病在經(jīng)濟領域是普遍存在的。 犯精選特例錯誤有兩種原因: 一是數(shù)據(jù)樣本不夠大,不足以得出具備統(tǒng)計學差異的結果。由于經(jīng)濟領域無法反復試驗(物理實驗可以反復做幾千遍),因此在經(jīng)濟學領域的結論往往都不具備科學性,例如貨幣調控、宏觀調控的方法。 這也是為什么經(jīng)濟領域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黑天鵝或經(jīng)濟危機,因為決策機構的決策手段都是沒有經(jīng)過統(tǒng)計學檢驗的,屬于摸著石頭過河,一旦措施不當就會引發(fā)災難。 二是樣本數(shù)量足夠大,但是作者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故意忽略對自己的不利的樣本,只挑選對自己有利的樣本。 如上圖所示,這就是一個典型的“精選案例”例子,作者只挑選事后大幅上漲的某個股來說事。卻故意把那些事后下跌的個股都屏蔽掉。如果你按照他給的特征去選股,最終你會發(fā)現(xiàn)你是穩(wěn)定虧錢的。 但是一般的新手股民不知道這種“精選特例”陷阱,以為炒股就真的這么簡單,就憑這一招就能躺著數(shù)錢。迫不及待的去試用,最后大失所望。 像這樣的案例實在太多了,包括那些所謂的“股神”,即某一年,他的收益率很高,于是很多人就關注他,媒體大肆報道他,投資者踴躍認購產品。結果來年跌的像坨屎一樣。問題出在哪里?問題即在于這些所謂的“股神”之所以能在某一年取得第一名,說明他的方法一定是非常激進,非生即死的那種,蒙對了就爆賺,蒙錯了巨虧。否則一般的穩(wěn)重手法是很難獲得冠軍的。你看那些炒股比賽就知道了,能夠拿冠軍的,多數(shù)是追漲停板的人,為什么,因為他的方法極度激進,運氣好1個月賺100%,運氣不好半年能虧掉90%。其他采用同樣激進手法的人,100個人里,90個都虧的連褲衩都沒得剩。(這里并不是否定短線追板的方式,也相信有鳳毛麟角的神手,然大多數(shù)人都過度自信了,追求小概率事件)。正好媒體和群眾選擇性忽略那90個人,只聚焦于最成功的那10個人。但是運氣這東西,不會永遠都站在你那邊(你可以理解為市場風格切換導致原來的操作策略失效),于是就會出現(xiàn)今年股神或者冠軍,2年后排名墊底的情況。他的方法只不過把別人三年賺的錢,一年內就全部透支了,接下來2年就是慢慢還債的過程。 第八問:觀點是否包含了隱藏假設前提 任何結論的成立,都是建立在某種前提假設之上,即只有符合某種特定的環(huán)境,才能得出這樣的結論。有些結論,作者會告訴你前提條件是什么。但是有些結論,作者并沒有給出前提條件。 不給出前提條件有兩種原因,第一種是作者故意不給出,為了讓自己的結論能夠更具有“廣泛適用性”,他隱藏了前提條件。 第二種是作者默認讀者已經(jīng)知曉前提條件。即對那些大家公認的事實,作者不再多去解釋,否則每說一句話都要解釋半天,這文章沒法寫下去了。簡而言之,作者是默認了讀者跟作者是“自己人”,我們擁有相同的價值觀,擁有相同的知識背景。因此對于一些“常識”,我們就沒必要花筆墨去描述了。我的結論都是建立在這些“常識”之上。 例如“太陽從東邊升起”,這個結論成立的前提是:你必須站在地球看日出。如果你站在其他星球看日出,那么太陽就不一定是從東邊升起的了。但是作者不會告訴你這個假設前提,因為他“默認”你是站在地球看日出的。 在看研究報告時,我們要特別注意這種隱含的假設條件。有些時候,作者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結論還包含了假設前提。有些時候作者會在文章最后注明一些特別重要的假設前提。 如下圖所示,這是一篇標準的券商研報結論。其中我們要重點思考關注“風險提示”部分的內容。因為這幾個東西就是隱藏的假設前提。 用簡單的話來描述上面的研報報告結論就是:如果曲美家居同時滿足下列前提條件,那么2018-2020年的凈利潤才能達到3.39億;4.45億;4.93億元。 條件1:銷售渠道順暢,不存在產品滯銷的問題 條件2:房地產銷售維持當前現(xiàn)狀,成交量不會出現(xiàn)急速下降。 條件3:收購的公司能夠完成業(yè)績承諾,不出現(xiàn)商譽計提。 知道了這些假設前提有什么用?知道后,你才能去分析這些假設前提是否成立(或大概率能成立),如果連前提都是錯誤的,那么結論就值得懷疑。 例如條件2:房地產銷售維持現(xiàn)狀。從國家宏觀政策分析,你就能得出結論,由于嚴厲的房地產調控,成交量不可能再維持之前的高水平,因此這會對業(yè)績打折扣。 條件3:收購的公司是否能夠完成業(yè)績承諾?如果你仔細翻看它過去3年財報就知道,這家被收購的公司(海外的家居公司)業(yè)績是下滑的,但是他居然承諾未來三年實現(xiàn)連續(xù)的高增長,這個承諾能否實現(xiàn)就非常值得懷疑。 因此綜合分析,這股票不確定性太大,這篇分析報告不靠譜。 責任編輯:李燁 |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本網(wǎng)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wǎng)站凡是注明“來源:七禾網(wǎng)”的文章均為七禾網(wǎng) levitate-skate.com版權所有,相關網(wǎng)站或媒體若要轉載須經(jīng)七禾網(wǎng)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處。若本網(wǎng)站相關內容涉及到其他媒體或公司的版權,請聯(lián)系0571-88212938,我們將及時調整或刪除。
七禾研究中心負責人:劉健偉/翁建平
電話: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負責人:李賀/相升澳
電話: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產業(yè)中心負責人:果圓/王婷
電話: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員:唐正璐/李燁
電話: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財富管理中心
電話:13732204374(微信同號)
電話:18657157586(微信同號)
七禾網(wǎng) | 沈良宏觀 | 七禾調研 | 價值投資君 | 七禾網(wǎng)APP安卓&鴻蒙 | 七禾網(wǎng)APP蘋果 | 七禾網(wǎng)投顧平臺 | 傅海棠自媒體 | 沈良自媒體 |
? 七禾網(wǎng) 浙ICP備09012462號-1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802010119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浙B2-20110481]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浙字第0563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