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聚合智慧 | 升華財富
產業(yè)智庫服務平臺

七禾網首頁 >> 產業(yè)&金融精選

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最新高手視頻! 七禾網 時間:2017-08-01 13:33:11 來源:新浪博客

5月14日,一帶一路論壇在北京成功召開,29位國家領導,130多個國家代表,數千位國外嘉賓和媒體的盛會,標志著本屆論壇取得了巨大成就。此時我們也看到了國內外對為什么要實施一帶一路戰(zhàn)略(以下簡稱帶路戰(zhàn)略)的各種探討與議論,比如說是為了進入歐洲市場,是為了輸出過剩產能,為了接替美國的世界領導地位,引領新全球化,為了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乃至為了創(chuàng)造人類發(fā)展新模式,比如“三個共同體”。


一個宏大的戰(zhàn)略中包含了多元目標,這本來并不使人奇怪,但是在發(fā)展戰(zhàn)略中,除了戰(zhàn)略目標,還必須有戰(zhàn)略重點,就是在多元目標中也必須分出主次,比如中國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提出“對外開放戰(zhàn)略”的時候,就提出了以廣東、福建為重點,以深圳、珠海、汕頭、廈門為試點,在實際執(zhí)行中又把重點放在了深圳,才有了對外開放以點帶面的成功和今天的深圳,也才有了80年代后期的“沿海戰(zhàn)略”、90年代初期以浦東開放帶動的沿江、沿邊開放,形成了以后中國經濟全面開放的格局,為中國新千年加入WTO,抓住新全球化的歷史機遇實現經濟騰飛,奠定了體制和發(fā)展的基礎。


所以,對于“帶路戰(zhàn)略”這么大的一個戰(zhàn)略來說,明確其戰(zhàn)略重點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因為只有明確了戰(zhàn)略重點,才能理清多元目標之間的關系,知道我們每一步應該怎么走,什么成本值得付出,能夠為中國收獲什么經濟、政治乃至軍事利益。


本文就是想對目前對“帶路戰(zhàn)略”目標的流行觀點做一些評價,同時提出筆者自己的認識。


一、中國是為進入歐洲市場而實施“帶路戰(zhàn)略”嗎?


從中國某城市出發(fā),自新疆出境到達歐洲某城市的中歐國際貨運班列,目前被稱為“X新歐”。自2013年中國政府提出“帶路戰(zhàn)略”以來,許多地方政府都以開通“X新歐”為參與“帶路戰(zhàn)略”的重要行動,由于去程與回程列車明顯不成比例,大約為3:1,且去程特別是回程的空載率很高,和海運相比沒有明顯的經濟性,所以不僅需要地方政府給予財政補貼支持,社會輿論也多有批評。


“帶路戰(zhàn)略”是長期戰(zhàn)略,如果未來歐洲市場具有廣闊增長前景,目前中歐貨運班列間進出口貿易間嚴重的“出大于進”現象就會逐步消失,地方對貨運班列的補貼也會逐步為增長的關稅所取代。但是我看有三個重要的原因,會使歐洲市場的長期前景,不是擴大而是萎縮,不是開放而是走向某種程度的封閉。


第一,川普上臺后美國實體經濟正在走上逐步封閉的道路,原因是發(fā)達國家的虛擬經濟已經走到頭了,不得不回調。歐洲與日本比較美國經濟虛擬化的程度要差,現在看雖然還沒有跟上美國的回調步伐,但歐央已宣布將在明年結束QE,也要向回走了。


第二,以進出口占GDP的比重衡量,雖然歐洲的經濟開放度要高于美日,但歐盟的內貿率要顯著高出美日,比如美國對北美的貿易比重只占40%,日本對亞洲的貿易占50%,但歐元區(qū)主要國家的彼此貿易比重都在60~85%之間。比如美國對東亞的貿易能占到40%,但歐洲只占15%。所以深度開發(fā)對歐出口空間的意義,本來就不大。


第三,歐洲內部的經濟運行狀況與機制,也正在對歐洲各國擴大進出口造成強約束。


歐元統(tǒng)一的目的,本來是為了通過市場規(guī)模的擴充更加優(yōu)化資源配置,以形成更高的經濟增長率,但在歐元統(tǒng)一后的17年中,卻形成了北歐生產,南歐消費,北歐出口,南歐進口,以及北歐儲蓄,南歐借債的格局。實體經濟增長率并沒有比歐元統(tǒng)一前顯著高出,不僅如此,在08歐債危機后還出現顯著停滯。因此,由于促使歐洲走向貨幣統(tǒng)一的經濟增長動力并沒有形成,就動搖了歐元的基礎,因為這種格局的極限,就是南歐的消費規(guī)模逼近北歐的儲蓄能力。


這么說的根據是,就在過去兩年中,從歐元區(qū)銀行間跨境結算系統(tǒng),簡稱TARGET2的債權債務凈差,與德國年均新增凈儲蓄的規(guī)模比較,已經相等乃至超過了。Target2反映的是歐元區(qū)各國中債權與債務的累積額,目前主要是北歐國家擁有的債權不斷增加,和南歐國家累積的債務不斷增加,需要說明的是,其中80%以上的債權是屬于德國的。在08歐債危機開始時,target2凈差基本是零,其后就不斷增加,2014年是4500億歐元,到去年末已飆升到8200億歐元,兩年猛增了3700億歐元。這說明在過去兩年,南歐國家以借債方式獲得融資,從北歐國家的進口大增,而北歐國家把剩余產品以出口形式提供給南歐國家,獲得債權。


如果北歐國家有能力持續(xù)向南歐國家提供剩余產品,target2凈差繼續(xù)擴大當然沒問題,但是新千年以來盡管在歐元統(tǒng)一后德國獲得了巨大出口空間導致貿易順差猛增,目前是最大的順差國家,但過去15年中平均每年增加的順差也只有710億歐元,其中2010年后的5年中平均年增只有700億歐元。所以北歐國家的凈儲蓄增長,是跟不上南歐國家負債進口的需求的。當然德國的8千億債權中,有4成是由外資買走的,其實還不是靠吃東亞的凈儲蓄?走到目前這一步,北歐的凈儲蓄已基本吃的差不多了,因此維持歐元區(qū)統(tǒng)一的內部潛力就快走到了盡頭,現在歐元區(qū)正在作希臘第三期債務安排,要求它繼續(xù)壓縮社保和居民消費,后面就是法、意、西等,都得靠壓縮需求減少進口而平衡宏觀供求,所以歐洲未來對中國的進口肯定是壓縮的。


如果不了解歐洲經濟與歐元的前景,大搞X新歐有意義么?


二、中國是為輸出過剩產能而實施“帶路戰(zhàn)略”嗎?


另一方面,中國的凈儲蓄供給能力也不是無限的,這就涉及到應該怎樣看中國的產能過剩問題。


“帶路戰(zhàn)略”是長期戰(zhàn)略,至少要管20年,從這么長的時期看,中國的產能是不可能過剩的,因為中國還遠沒有完成工業(yè)化與城市化任務。比如直到去年,中國的城市戶籍人口才剛過5億,人口的主體還是農民身份,而城鄉(xiāng)消費差距仍高達3倍。


說中國鋼鐵是過剩產能,但去年中國人均鋼產量只有580公斤,世界完成工業(yè)化的國家人均1噸,日本2噸。說中國電過剩,但去年中國人均電力裝機剛過千瓦,世界工業(yè)化國家人均1500瓦,美國2500瓦。說中國汽車產能過剩,中國目前百人10輛,美國80輛,日德65輛。


所以,過剩是暫時的,一旦中國進入大規(guī)模城市化過程,中國的產能就會顯得嚴重不足。比如,如果按照發(fā)達國家的平均標準計算,由于中國人口規(guī)模龐大,年產10億噸鋼也很正常,年產1億臺汽車也不會過剩,如果今天的13?8億人口中有80%是城市人口,中國的生產規(guī)模就需要比目前增加2?5倍,這需要中國以9%的年均增速再增長15年才能實現。因此,不能以目前的總供求態(tài)勢來制定長期戰(zhàn)略。


當然在中期內利用國內的富裕產能,向“帶路戰(zhàn)略”的沿線國家多輸出一些鋼鐵、水泥等基礎設施建設所必須的產品,也是好機會,既有利于減輕國內產能過剩壓力,也有利于戰(zhàn)略的起步和實施,所以中期內不應否定其積極意義。


三、實施“帶路戰(zhàn)略”是為了接替美國引領新全球化和接替美元的地位嗎?


爆發(fā)自美國的07全球金融危機,嚴重傷害了美國的元氣,川普上臺以來,美國不僅提出要退出TPP、 NAFTA等經濟組織,也要退出全球氣候條約,甚至認為北約對美國也沒有意義。這種從經濟到政治上全面退出世界領導地位的勢頭,讓很多中國人認為是出現了中國提前接替美國世界領導地位的機會,國際上也有希望中國接替美國繼續(xù)引領新全球化的呼聲。然而,真的到了該中國出頭的時候了嗎?而“帶路戰(zhàn)略”就是接替美式全球化的制度框架嗎?我認為如果真這么看就錯了。


首先,“帶路戰(zhàn)略”的實施方向是明顯的“西向”化的,即陸路與海路的交通方向都是向西朝西亞、歐洲和非洲延伸的?!皫窇?zhàn)略”沿線國家雖然包括了世界60%的人口,但卻只涵蓋了30%的經濟規(guī)模。但是在中國的東面即環(huán)太平洋地區(qū),卻集中了世界40%的人口、50%的貿易和60%的經濟。二戰(zhàn)前世界的經濟中心在環(huán)大西洋地區(qū),但是隨著二次戰(zhàn)后日本、亞洲四小和中國經濟的相繼崛起,世界的經濟中心就不斷從環(huán)大西洋地區(qū)向環(huán)太平洋地區(qū)轉移。因此,若說“帶路戰(zhàn)略”是新全球化的新框架,由于沒有包含世界經濟的主體,在很大程度上就失去了“全球化”的含義。


此外,從歷史上美國從世界政治邊緣走向中心的過程看,雖然它1890年工業(yè)就超過英國,在一戰(zhàn)前GDP就超過英國,卻是在1945年二戰(zhàn)結束后才正式接替了英國的世界領導地位,期間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而且是在兩次歐戰(zhàn)嚴重消弱了英國的實力后才得以接替英國地位的。中國在2010年工業(yè)規(guī)模超美,但是GDP超美尚需時日,中國走向世界權力中心是21世紀不可逆轉的大趨勢,但是認為就在未來不遠的時間,顯然就是誤判了。美國在成為世界霸主之前,早就是南北美洲的霸主,而中國直到目前連“中日韓自貿區(qū)”都沒有搞定。中國要想走向世界,必先走向亞洲,然后才是世界,不能還沒走穩(wěn)就想跑。


其次,由于“帶路戰(zhàn)略”有明確的地緣空間去向,是通過發(fā)展與沿線國家的各種經濟政治關系來達到中國的戰(zhàn)略目的,因此如果以“帶路戰(zhàn)略”取代美式新全球化不可能,接替美元的戰(zhàn)略地位就同樣不可能。這是因為從全球貨幣使用結構看,美元占比超過40%,歐元占比超過30%,再加英鎊與日元,發(fā)達國家的貨幣就占到了全球的八成以上。這種以美元為主的全球貨幣支付結構也具有明顯的空間結構特征,即美元的使用,包括貿易、投資和儲備,主要集中于環(huán)太平洋地區(qū),所以有人形象地稱太平洋為“美元湖”,但是在“帶路戰(zhàn)略”朝向的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qū),卻是歐元的天地。這是因為歐洲的經濟具有很強的封閉性,這在前面已經提到過,同時也因為中東和北非與歐洲的經濟聯系顯著強于美國,例如在埃及的貿易中,與歐洲的進出口規(guī)模是與美國的6倍。雖說是“石油美元”,但是在歐元誕生后,中東有些國家如伊朗,就開始發(fā)展用歐元結算石油出口。所以,地中海是“歐元湖”,在“帶路戰(zhàn)略”的沿線國家,是越向西,歐元的勢力就越強。因此想以“帶路戰(zhàn)略”奠定人民幣取代美元的基礎,就有些文不對題了。


當然,在冷戰(zhàn)結束世界進入“虛擬資本主義時代”后,貨幣不僅為實體經濟服務,也越來越多地為虛擬經濟服務,乃至為虛擬經濟服務替代了為實體經濟服務,成為了貨幣使用的主體。比如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貨幣交易的最大單一商品是石油,年均高達萬億美元,由此使美元脫離黃金后仍能擁有貨幣霸權。而在進入虛擬資本主義時代后,世界最大的單一商品竟成為貨幣本身,其貨幣交易的內容,主要是利率衍生品與匯率衍生品。在2010年前后,世界年均貨幣交易額就超過了2000萬億美元,是全球年GDP的二、三十倍,近幾年日交易額曾達到10萬億美元的高峰,是世界年出口額的一半還多。而最大的國際貨幣交易市場就在倫敦,最大的交易幣種是美元,占比超過2/3。但是這種變化是美歐經濟朝向經濟虛擬化演變的結果,那么中國推行人民幣國際化的目的,是為了學習美歐搞虛擬經濟嗎?


當然不是,中國雖然人民幣在世界支付貨幣中的占比目前只有不足2%,排名也很靠后,但是中國卻是世界第一的實體經濟大國,而且因為工業(yè)化,特別是城市化的目標還沒有完成,還有很長的實體經濟道路要走,因此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應該是隨中國實體經濟發(fā)展而自然推開的過程,比如,中國應首先追求人民幣的周邊化,以及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使用人民幣結算。當中國的經濟、貿易與海外投資能夠長期穩(wěn)坐世界第一位置的時候,世界貨幣的位置就會自然落入中國人掌中,不用去爭。


四、“帶路戰(zhàn)略”的目標——為資源而向西


對于一個具有明確地緣指向的戰(zhàn)略來說,賦予其過多的全球戰(zhàn)略目標內容,顯然是不太合適的,全球戰(zhàn)略應該用其他全球性的戰(zhàn)略設計來解決。那么,如果排除了獲取歐洲市場、輸出過剩產能、接替美國新全球化的領導地位,以及助推人民幣國際化這些目標后,中國的力量要跨出國界向西延伸的目的是什么呢?


我認為,是為了獲取資源。


自上世紀90年代初期以來,中國的糧食、石油和初級產品就相繼轉入凈進口,初級產品進口增速,不僅顯著高出進口平均增速,也高出出口平均增速,而按照過去20年的初級產品進口增速,再過20年中國的貿易肯定會因初級產品進口速度過高出現逆差,這是因為,以經濟長期高速增長為背景,中國能源和主要礦產的天然稟賦不足而形成的必然結局。


可見,從實物量上看,主要資源的進口比價值量還要快。我還特別列出了近兩年的進口情況,近兩年雖然國內的經濟不斷下行,但初級產品進口增速還是特別快,這就說明了一個情況:應該是國內的資源產出速度在下降,比如鋁,中國鋁礦資源僅占世界的3%,但鋁礦年產量卻占到世界的21%,由于連年產出大增消耗了大量資源,國內產量掉下了不得不依靠進口是早晚的事情。再比如,過去6年中國的原油產量不僅沒有增長,反而減產了1%,都是因為資源儲量被耗盡,才引起產出增長率下降,乃至轉為負增長。


由于國內資源產出長期落后于資源需求增長,甚至是需求增長而產出下降,主要資源的進口依賴率就必然會越來越高,并且必然使世界資源產出越來越被中國所吸納。還是看石油,新世紀以來世界石油產出年增速一直穩(wěn)定在1%,但上表說明中國的進口一直在年均10%,由此使中國占世界石油市場份額顯著上升,2000年是2%,2015年是14%,其它主要礦產如鐵礦和各種有色金屬礦等,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占國際市場的份額,都逐步上升50%以上,甚至上升到80~90%。


前面已經說過,如果中國展開大規(guī)模城市化,到2030年將會產生8億新增城市人口,中國的工業(yè)產出規(guī)模必須達到目前的2?5倍才成,這雖然會保未來15年中國仍能有9%的年均經濟增速,但對世界資源的需求也必然會增加3倍甚至更多。


必須看到,在冷戰(zhàn)后的新全球化過程中,主要工業(yè)國從進口資源轉向進口制成品,給中國讓出了資源進口空間,07危機以來世界經濟增長陷入低迷,對資源的需求相對較弱,也有利于中國增加資源進口。但是隨著主要工業(yè)國轉入實體經濟,以及世界經濟走出低谷,世界資源市場的供求格局必然會相應轉變,世界各國圍繞資源產生的矛盾必然會隨之增多,這就是中國必須保障海外資源供給的穩(wěn)定,和加快資源走廊建設的迫切性所在。


有人說,世界不是正在興起以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革命嗎?新技術革命是否會減低各國的資源沖突?


什么是互聯網+,就是信息流加快帶動物流加快和生產效率提升,其結果是擴大了生產與消費規(guī)模,加快了世界資源消耗。比如共享單車是用什么造的?還是傳統(tǒng)的鋼材、橡膠和塑料。現在說在未來5到8年內純電動車會替代傳統(tǒng)的汽車,但還是離不了電,而電是二次能源,世界火電機組有6成是燒煤的,4成是燒石油和天然氣的。對于人工智能而言,比如機器人技術的應用,更是會以生產效率的提升來擴大生產規(guī)模。因此,除非有新能源和材料革命的出現,就不會減少各國的資源沖突。但是現在看來,至少在未來二、三十年內還沒這個前景。


展望未來20年,中國的能源、礦產和農產品的獲取方向,主要是依靠中東與非洲,這就很好地解釋了“帶路戰(zhàn)略”的空間指向為什么是“向西”的問題。與30多年前中國改革開放之初所提出的“陸橋戰(zhàn)略”不同的是,“帶路戰(zhàn)略”雖然也向西,但目標早已不是歐洲的市場,而是中東的石油與非洲的礦產和農地。


此外,“帶路戰(zhàn)略”的核心既然是保障獲取資源,那么以最短的距離和最低的成本進入資源獲取地就必須是主要的戰(zhàn)略手段。目前看,陸路通向中東與非洲的捷徑是阿富汗、伊朗和沙特,或者是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和敘利亞,然后經埃及進入非洲。海路應出緬甸入印度洋,再進入海灣和非洲。所以上述國家才是帶路戰(zhàn)略中重要的戰(zhàn)略節(jié)點,是必須搞定的國家。由此而言,“帶路戰(zhàn)略”所經的沿線國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盡量要少而精,以減少政治麻煩與經濟負擔。


(本文作者介紹:研究員、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責任編輯:翁建平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凡是注明“來源:七禾網”的文章均為七禾網 levitate-skate.com版權所有,相關網站或媒體若要轉載須經七禾網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處。若本網站相關內容涉及到其他媒體或公司的版權,請聯系0571-88212938,我們將及時調整或刪除。

聯系我們

七禾研究中心負責人:劉健偉/翁建平
電話: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負責人:李賀/相升澳
電話: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產業(yè)中心負責人:果圓/王婷
電話: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員:唐正璐/李燁
電話: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財富管理中心
電話:13732204374(微信同號)
電話:18657157586(微信同號)

七禾網

沈良宏觀

七禾調研

價值投資君

七禾網APP安卓&鴻蒙

七禾網APP蘋果

七禾網投顧平臺

傅海棠自媒體

沈良自媒體

? 七禾網 浙ICP備09012462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10119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浙B2-20110481]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浙字第05637號]

認證聯盟

技術支持 本網法律顧問 曲峰律師 余楓梧律師 廣告合作 關于我們 鄭重聲明 業(yè)務公告

中期協(xié)“期媒投教聯盟”成員 、 中期協(xié)“金融科技委員會”委員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