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國集團(G20)的主要成員國正準備發(fā)起一個緊急會議,以應對美國爆發(fā)逾半個世紀以來最嚴重旱災和黑海產糧區(qū)作物歉收,引發(fā)的糧食價格飆漲。 法國、美國和G20主席國墨西哥將在8月底舉行電話會議,考慮是否需要召集一個緊急國際會議,旨在避免2008年糧價躥升導致多個較貧窮國家爆發(fā)騷亂的歷史重演。 與此同時,世界第一大糧食生產國中國北方數省玉米主產區(qū),正在遭受黏蟲災害,而南方的中晚稻和東北一季稻區(qū)稻飛虱、稻瘟病等病蟲害,也在蔓延。 病蟲害的威脅以及可耕種土地的減少,加之全球糧價上漲的壓力,這給中國的糧食安全增加很多不確定因素。 病蟲奪糧 劉澤峰擔心他家的水稻會減產,因為此前長期的干旱讓他家的秧苗比往年晚栽近1個月。在他家稻田邊上那條河流上游,有河南省商城縣吳河鄉(xiāng)掌店村的兩座人工水庫。盡管如此,掌店村仍然在兩個月前遭遇了特大干旱。 來自信陽市農業(yè)局的消息稱,是次旱災直接導致信陽市的20.4萬畝水稻不能插播、16.6萬畝旱地未播種,受旱作物面積高達121.70萬畝。 被稱為“小江南”的信陽,自2009年到2012年連續(xù)4年發(fā)生旱災,其中2011年發(fā)生了1952年以來最嚴重的干旱。 連年干旱讓劉澤峰愈來愈覺得糧食不好種,但他總是想方設法把糧食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譬如在后期采取多施肥、勤除草等方法。 劉澤峰之所以想方設法希望穩(wěn)住糧食產量,這對曾經遭遇過大饑荒災難的信陽人來說,糧食能夠豐收對農民而言比什么都重要。 跟信陽的干旱不同的是,今年以來,河北、內蒙古、吉林、黑龍江、遼寧、天津等地,正在飽受黏蟲災害。 官方最新數據顯示,中國黏蟲發(fā)生面積近5000萬畝,嚴重發(fā)生面積650萬畝。發(fā)生面積之大、危害程度之重,北方局部地區(qū)玉米已經出現絕收。 截至8月16日,東北三省農作物受災面積73.25萬公頃(合1098.75萬畝),其中絕收面積4.23萬公頃(合63.45萬畝)。隨著災情蔓延,這一數據還可能會上升。 與此同時,南方中晚稻和東北一季稻區(qū)稻飛虱、稻瘟病等病蟲害發(fā)生程度也重于常年,已累計發(fā)生3億畝次。 目前正是主要農作物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病蟲防控的重要時期。農業(yè)部的官員警告稱,部分地區(qū)農作物病蟲害呈加重態(tài)勢,對秋糧生產構成嚴重威脅。 盡管如此,中國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發(fā)布的8月份主要糧油作物面積和產量預測報告,將今年的玉米產量從上月預估數下調50萬噸至1.97億噸,較上年增加2.19%。 2012年小麥總產量預計仍為1.18億噸,較上年增加0.51%。該中心曾于今年6月調降過該數字,主因就是病蟲害。 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此前撰文表示,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干旱和洪水威脅到中國糧食產量的穩(wěn)定,他敦促政府加大糧食儲備,嚴格保護可耕地和水供應。 按長期平均值考量,極端天氣條件可能給中國糧食年產量造成10%-20%的損失。但鄭國光警告稱,全球變暖導致干旱、洪水、病蟲害加劇,中國糧食年產量波動幅度可能擴大至30%-50%。他沒有具體說明多長時間后會發(fā)展到這一程度。 鄭國光援引研究報告數據稱,到2030年,中國種植業(yè)生產潛力可能會下降5%-10%。若多種災害同時發(fā)生或連片發(fā)生,將造成糧食生產能力嚴重降低、減產幅度進一步加大。 他還表示,如果不采取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有效措施,到21世紀后半期,中國主要農作物,如小麥、水稻和玉米的年產量最多可下降37%。 耕地銳減 除氣候和病蟲害威脅糧食產量的穩(wěn)定,中國農業(yè)可耕地的減少,對中國的糧食生產也正在構成瓶頸。聯合國的一份報告稱,1997年以來中國因城鎮(zhèn)化和退耕還林而減少的耕地面積達到820萬公頃。國土資源部此前亦坦承,耕地紅線已岌岌可危,2009年底全國的可耕種面積為1.217億公頃。 可耕種土地減少對糧食的威脅,正是劉澤峰擔心的事情。掌店村河流兩旁原本是肥沃的農田,不過,掌店村和吳河鄉(xiāng)的基本農田近年來快速減少。河流兩邊都是保命田,劉澤峰擔心村里的人以后無田可種。 距離掌店村600公里外的蘇州市虎丘區(qū)(高新區(qū))滸墅關鎮(zhèn)蓮香村的農民俞根元,早就因失去土地而無田可耕。作為農耕時代的天下糧倉的蘇州,在快速城市化的浪潮中,可耕地的減少十分迅速。 俞根元家原有2.57畝稻田,其中兩分田用來種蔬菜。他每年能收獲2000多斤稻谷和近1500斤小麥。“現在的青菜比肉貴”,俞根元希望能回到種地的時代,至少地里種蔬菜能吃到放心的青菜,糧食夠吃還略有結余可以賣掉一些。 隨著物價高企,食品價格也在攀升。這對失去土地的俞根元來說,他跟村民們都希望能歸還強征他們的土地。俞根元家有5口人,他家每月需要購買80-100斤的大米,一年就1200斤左右。至于蔬菜,每天的花費也有數十元錢。 伴隨高速城鎮(zhèn)擴張,蘇州市在2011年就預計實現地區(qū)生產總值10500億元,這使蘇州繼北京、上海、廣州之后跨入了萬億城市俱樂部。但這個超過1261萬人口的城市,眾多農民無地可種。上世紀70年代末至今,蘇州水稻種植面積從500多萬畝減至130萬畝。其中在“九五”、“十五”期間,年均減少10萬畝。 2012年1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求是》雜志撰文表示,盡管中國政府在保護耕地問題上態(tài)度堅決,但耕地每年仍以幾百萬畝的速度被占用。溫家寶預計在今后一個時期,“保護耕地面臨的壓力會更大”。他認為“必須堅決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jié)約用地制度”,稱這“事關民族生存發(fā)展、子孫后代長遠生計”,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余地。 或推高CPI 病蟲害的威脅、可耕種土地減少,加之美國中西部地區(qū)干旱將谷物價格推至紀錄高位,這或將對中國居民生活和CPI走勢產生影響。世界銀行日前警告稱,美、俄等主要產糧國的旱情已在推動國際糧價上漲,將威脅到世界貧困人口的生活質量。 今年3月,中國糧食進口量達到創(chuàng)紀錄高位。來自北京的海關數據顯示,今年3月中國糧食進口量達到164萬噸,是一年前的6倍,較上月增加50%。 中國用僅占全球8%的可耕地來養(yǎng)活占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口,隨著收入的增加以及飲食更偏重于肉類提振了糧食需求,中國對進口的依賴一直在緩慢加大。 聯合國糧農組織近期發(fā)出預警,稱最近3個月來全球玉米價格上漲23%,小麥價格上漲19%,如果處置失當,全球將再次引發(fā)新一輪糧食危機。 隨著全球糧食市場小麥、玉米和大豆價格上漲,這讓2011年度進口糧食總量超過6000萬噸的中國,將承受更大糧價動蕩帶來的沖擊。 由于今年全球糧食出口國遭受異常氣候沖擊,全球主要糧食儲備連續(xù)第三年減少。一些國家已開始大規(guī)模購買糧食,小麥價格比7月初上漲超過50%,玉米和大豆分別上漲約50%和20%。 由于食品權重占中國CPI的33.8%,所以每輪國際糧食及食品漲價都會拉高中國CPI。2007年,中國糧食上漲6.3%,肉禽及其制品上漲31.7%,蛋上漲21.8%。2008年,中國食品價格上漲14.3%,糧食價格上漲7.0%。 來自中國海關總署發(fā)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上半年中國糧食進口達4085萬噸,同比增長41.2%,其中玉米進口240.54萬噸,同比增長6535.2%,谷物及谷物粉進口191萬噸,同比增長283%。 中國在2011年的糧食總產量是11424億斤,實現了半個世紀以來首次連續(xù)八年增產。盡管中國社科院早前預測,今年中國實現糧食連續(xù)九年增產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但美國農業(yè)部預測2012年約80%中國大豆消費將依靠進口。 美國農業(yè)部在其公布的8月最新全球玉米供需平衡表中,大幅上調中國玉米產量,由7月份預估的1.95億噸上調至2億噸,中國玉米總需求量維持在2.01億噸的規(guī)模。 在國際糧價飆升的背景下,保證中國玉米產量對維護糧食安全和穩(wěn)定意義重大。但國家糧食局原局長聶振邦表示,國際糧價傳導后的價格上漲對中國CPI不會有太大影響。 但財經專欄作家葉檀擔心食品價格大幅上升會對中國的CPI沖擊較大,因為中國“CPI里頭百分之三十幾的權重都是食品”。 聯合國糧農組織近日對糧食出口禁令、征收關稅和搶購風潮等可能出現的行動發(fā)出警告,這些做法在4年前曾加劇了物價的飆升。 世界銀行全球宏觀經濟部門負責人AndrewBurns表示,糧食價格上漲“如果形勢變得更加嚴峻,就很有可能出現過去那樣的經濟活動回退,對全球經濟活動產生巨大沖擊?!?/div> 截至今年6月,中國玉米累計進口量已達到240.5萬噸,而去年全年進口量僅為175.3萬噸。中國稍早并宣布將從國家儲備中釋出玉米和稻米,以幫助緩解通脹并減少進口。
責任編輯:翁建平 |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凡是注明“來源:七禾網”的文章均為七禾網 levitate-skate.com版權所有,相關網站或媒體若要轉載須經七禾網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處。若本網站相關內容涉及到其他媒體或公司的版權,請聯系0571-88212938,我們將及時調整或刪除。
七禾研究中心負責人:劉健偉/翁建平
電話: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負責人:李賀/相升澳
電話: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產業(yè)中心負責人:果圓/王婷
電話: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員:唐正璐/李燁
電話: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財富管理中心
電話:13732204374(微信同號)
電話:18657157586(微信同號)
七禾網 | 沈良宏觀 | 七禾調研 | 價值投資君 | 七禾網APP安卓&鴻蒙 | 七禾網APP蘋果 | 七禾網投顧平臺 | 傅海棠自媒體 | 沈良自媒體 |
? 七禾網 浙ICP備09012462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10119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浙B2-20110481]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浙字第0563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