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季紅棗大幅減產,但進入兌現期后,紅棗價格卻呈現持續(xù)走低態(tài)勢,紅棗價格指數從年初15000以上已下降至10000左右,其主要原因在于需求承接度不足。對于后續(xù)紅棗價格走勢,本年度紅棗供應充足,新季紅棗大概率豐產,需求端提振有限,紅棗價格可能繼續(xù)低位運行。 一、新季紅棗產量樂觀 本季紅棗減產顯著。2023年在紅棗生長過程中產區(qū)接連遭受不利天氣影響,從4月的棟樹死枝問題開始,到6-7月的高溫落果問題,再到8-9月雨水過多問題,本季紅棗產量最終減幅明顯,到近五年低位,就各方統(tǒng)計調研數據歸總,預計減幅在40%左右,產量大概為35萬噸。而減產預期也從二季度開始一直支撐紅棗價格走高,到年底達16000左右的高位。 相較于去年,今年主產區(qū)的天氣情況可以算得上風調雨順,疊加去年收購價高企,今年棗農田間管理投入明顯增加,故新季紅棗生長發(fā)育普遍較好,整體生長周期較去年提前15-20天左右,表現為環(huán)割時間早,坐果情況良好,耐高溫能力強,單產預期明顯恢復。種植面積方面,近年來紅棗種植面積持續(xù)下降,2022年開始趨于平穩(wěn),但是部分低效益種植區(qū)域仍有退出現象,2024年在2023年凍樹死枝影響背景下,預計紅棗種植面積繼續(xù)小幅下降?,F階段紅棗陸續(xù)進入果實成熟期,產量已可以得到初步預估,目前市場普遍預計接近2022年水平,大概在55-60萬噸左右,相較于去年增幅明顯,但后續(xù)天氣仍需要關注,如產區(qū)持續(xù)降雨等不利天氣情況很大程度將影響新棗產量與質量。 二、消費預期提振不足 紅棗產量決定新棗集中上市前價格,消費則是紅棗上市后進入價格兌現期的主導因素。不管是2021年還是2023年,在紅棗顯著減產年份,當新棗集中上市,價格主導因素由供給向需求轉換之后,紅棗價格均出現了持續(xù)的回落。其原因一是紅棗長期處于產能過剩狀態(tài),結轉庫存高位極大的調節(jié)了當年產量的波動,補充市場供給,二是紅棗需求彈性較大,受宏觀環(huán)境與價格影響,紅棗的需求具有一定的調整空間。 紅棗需求影響因素,可以從不同周期角度來看。我國紅棗主要以自產自銷為主,雖然近幾年紅棗出口呈現增長趨勢,但體量占比仍舊較小,故紅棗消費主要看國內需求情況。紅棗的長周期性消費跟人口數量、收入水平、消費習慣等因素相關。隨著社會經濟發(fā)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口結構上移,居民對于紅棗等滋補養(yǎng)生健康類商品需求穩(wěn)步增加,但這是長周期性變化,短周期影響并不明顯。紅棗的年內需求波動主要跟節(jié)假日提振有關,每年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都是紅棗的需求旺季,如春節(jié)、端午、中秋等,每當臨近節(jié)日,下游就會開啟補庫備貨,紅棗需求走好。 因此,對比近幾年紅棗的需求特征,需求主導價格走弱的結論相對明顯,一是宏觀環(huán)境上缺乏明顯的需求增長驅動,二是高價成為非必須消費的抑制因素。正常年份紅棗的需求在50-55萬噸左右,綜合今年紅棗主要市場的成交情況、走貨速度、以及終端市場給與的反饋,預計紅棗消費減幅在15-20%,即紅棗消費量可能在40-45萬噸,而對于新季紅棗宏觀因素難有明顯提振,但是低價可能恢復部分需求,預計可能在45萬噸左右,關注終端需求變化情況。 三、庫存波動供給不缺 新疆紅棗種植面積從2010年前后大幅增加,2017年始種植面積逐步下降,紅棗整體產能長時間處在過剩狀態(tài),紅棗結轉庫存持續(xù)偏高。就近三年來看,紅棗種植面積逐步下降,單產受天氣情況影響,紅棗產量呈現出明顯波動,但結轉庫存很大程度成為了供給的調節(jié)器,市場供給保持充足狀態(tài)。對于本季紅棗來說,購銷結構變化顯著,基差點價交易明顯增多,倉單成為市場供給的重要組成部分。綜合大型加工企業(yè)與倉單庫存,結合市場走貨情況,預計今年紅棗結轉庫存水平和2022年相近在10萬噸左右,即新棗上市前紅棗供給仍舊充足。而對于新年度,產量恢復需求提振不足,預計結轉庫存將再次回升。 因此,本季紅棗減產顯著,陳棗庫存形成補充,消費受宏觀影響與高價抑制下滑,紅棗高位回落,新季紅棗產量樂觀,需求預計有所恢復但增幅有限,預計新年度紅棗結轉庫存壓力上升,紅棗價格可能繼續(xù)承壓低位震蕩,關注紅棗產區(qū)天氣與終端消費情況。 (浙商期貨 萬曉泉) 責任編輯:唐正璐 |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凡是注明“來源:七禾網”的文章均為七禾網 levitate-skate.com版權所有,相關網站或媒體若要轉載須經七禾網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處。若本網站相關內容涉及到其他媒體或公司的版權,請聯系0571-88212938,我們將及時調整或刪除。
七禾研究中心負責人:劉健偉/翁建平
電話: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負責人:李賀/相升澳
電話: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產業(yè)中心負責人:果圓/王婷
電話: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員:唐正璐/李燁
電話: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財富管理中心
電話:13732204374(微信同號)
電話:18657157586(微信同號)
七禾網 | 沈良宏觀 | 七禾調研 | 價值投資君 | 七禾網APP安卓&鴻蒙 | 七禾網APP蘋果 | 七禾網投顧平臺 | 傅海棠自媒體 | 沈良自媒體 |
? 七禾網 浙ICP備09012462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10119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浙B2-20110481]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浙字第0563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