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17日 星期日

聚合智慧 | 升華財富
產業(yè)智庫服務平臺

七禾網首頁 >> 產業(yè)&金融精選

什么樣的企業(yè)可以長期保持高估值?

最新高手視頻! 七禾網 時間:2020-11-09 09:32:19 來源:思想鋼印

高質量的增長,而非高增長


1/5

三年又三年,你怎么還不跌?


一般而言,PEG(即PE與未來業(yè)績增速的比值)是最常用的判斷估值是否合理的指標,如果PEG大于1,投資者就要尋找理由,如果大于2,就應該高度警惕。


但我們在使用任何一項指標時,都應該弄明白這個指標合理性的來源,很多指標看似有效的原因僅僅在于——大部分人都在用。


用未來的增長率去判斷PE水平是否合理呢?我們來舉一個極端的例子:


假如有一家公司,過去三年(18~20年)每年業(yè)績穩(wěn)穩(wěn)地增長20%,你覺得基本面不錯,未來三年(21~23年)很可能每年繼續(xù)增長20%,可再看估值,50倍PE,相當于PEG為2.5,你覺得有點高估了,沒有安全邊際。


可我們想一想,如果穿越到2023年底,你發(fā)現(xiàn)你的判斷正確,該公司在21~23年果然每年增長20%,那么它的估值應該是多少呢?


假設此時的市場風險偏好不變,市場對該公司未來三年的看法不變,該公司應該仍然是50倍,因為過去三年是同樣的增長,未來三年是同樣的展望。


那么,當初因為PEG過高判斷估值不合理而賣出的投資者,事實上錯過了一只每年能帶來20%的利潤的公司。


這種例子很多,愛爾眼科第一批在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時就是100多倍估值,大家都覺得是估值泡沫,中了簽后歡天喜地地賣了,可是過了十年,愛爾仍然是100倍以上的估值,只是股價漲了幾十倍。


可如果這個推論成立的話,豈不是說,只要公司能保持20%的平穩(wěn)增長,50倍PE也合理,20倍也合理,100倍也合理呢?那么以估值為理論基石之一的價值投資,還有什么意義呢?


所以,我們還是要先回到估值的本質上來。


2/5

現(xiàn)在就是合理估值


我們想知道一個公司的合理估值,其實是希望在低于它的合理估值時買入,并認為公司總會回到它的合理估值附近。


但拋開“未來現(xiàn)金流折現(xiàn)”這些估值理論不談,我們一定要承認一件事:一家公司不存在絕對客觀的估值——即使有,也沒有辦法找到。


理由很簡單,如果一個公司有客觀估值,并且總有方法找到它,那么這個方法肯定會被大部分人掌握,誰也不會低于合理估值賣出,也不會高于合理估值買入,那股價就不會有任何波動——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有人說,如果有人知道合理估值的方法而我不知道呢?如果只有幾個人掌握,那全球的錢都被這幾個人賺走了,事實上沒有出現(xiàn)這樣的人。


所以,估值的相當一部分必然是投資者對公司的主觀看法。


一個股票如果大家都覺得它貴了而賣出,它就會下跌。大家都覺得它便宜了所以買入,它就會上漲,到了覺得它貴的人和覺得它便宜的人差不多的時候,那么股票在某一個價格帶就達成了平衡。


估值是由供求關系直接決定的,最典型的例子是某些稀缺的行業(yè)或板塊的上市公司出現(xiàn)“估值溢價”,這在成熟投資者構成的歐美市場同樣存在。


所以一家公司的估值應該是主觀“用錢投票”而產生的,套用一句話“存在即是合理”,股票現(xiàn)在的價格波動區(qū)間,既是一家公司的合理估值區(qū)間。


這么說,可能會讓一部分價值投資者反感,實際上,即使是自由現(xiàn)金流折現(xiàn)理論,其中的未來增長率仍然是一個主觀的指標,折現(xiàn)率更是一個因人而異的指標。


而且我們平心靜氣地想一想,我們真的那么在乎合理估值嗎?俗話說:嘴里講的是主義,心里裝的全是生意。在投資這件事上,之所以在講合理估值的人,不過是想知道手里的股票的估值未來會不會上升,并以此賺錢。


所以,不必追究估值是否合理,更有賺錢意義的是兩個問題:


有些估值很高增長也很高的公司,如果未來可以持續(xù)保持高估值,那我們就可以穩(wěn)定地賺高增長的錢。


問題一:什么樣的企業(yè)可以一直保持高估值呢?


還有一些增長在10%左右,而估值也回落到很低的公司,如果未來估值可以回歸正常,疊加10%的業(yè)績增長,也是可以穩(wěn)定賺錢的。


問題二:什么樣的企業(yè)可以從低估值的泥潭中走出來呢?


本文只解決第一個問題:什么樣的企業(yè)可以一直保持高估值呢?


3/5

高質量的增長才能帶來高估值


當然,如果把估值當成純主觀的結果,看成資金的博弈,這就成了“玄學”,這就進入了另一個極端。


估值來源于投資者對基本面的一致性共識,這個市場的機構投資者并非來自不同星球的人,他們學的是相同的管理專業(yè),上班后接受幾個主要流派的投資理論,混在同一個微信群里看著同樣的消息,每天晚上的飯局上各種上市公司的信息在高速交換……


因此,投資者所有的共識都圍繞著一個因素——業(yè)績的增長,都在思考同一個問題——業(yè)績增速的確定性。


前面舉的愛爾眼科的例子,近十年來90%以上時間的估值區(qū)間都在50~100倍之間,區(qū)間內的變化取決于當時資金的風險偏好,但相對而言,一直是醫(yī)藥股中估值最高的標的之一,根本原因在于,它也是A股近十年來業(yè)績增速能維持在20%以上的最為穩(wěn)定的公司之一。



所以從理論上說,一家公司業(yè)績增長的確定性越強,它的估值就越與業(yè)績增長率無關,只取決于市場的風險和風格偏好。


當然,長達幾十年的確定性增長是非常困難的,20%基本不可能,降到10%還是有一些公司,關鍵是這10%的質量。投資有高度的不確定性,導致在成熟市場,企業(yè)的合理估值更多地取決于未來業(yè)績增長的質量而非數(shù)量。


高質量的增長才能帶來高估值,高數(shù)量的增長帶來的是高估值波動,因為高數(shù)量的增長常常伴隨著長期的不確定性。


4/5

發(fā)展空間:吃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


影響確定性的三因素:商業(yè)模式、發(fā)展空間和競爭格局。


仔細分析這三要素,最容易被量化的是競爭格局,有哪些競爭對手及各自的市占率是一目了然的,而商業(yè)模式和發(fā)展空間才是增長質量判斷中比較難把握的主觀因素。


A股這些年的估值定位,越來越弱化增長的數(shù)量,越來越強化未來的行業(yè)空間,特別是帶周期性的行業(yè),因為空間就在那兒,一兩年的增速再高也沒用。


有一種觀點,投資應該“吃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這就是在講發(fā)展空間的重要性。


雖然公司賺的都是眼前收益,但決定這碗飯要不要吃到肚子里,還是要看“鍋里的”。因為并不是只有一家公司在吃飯,如果“鍋里的”快沒了,很可能“碗里的”馬上就會被人搶走;相反,如果鍋里還多,就算碗里不多了,也有添飯的機會。


發(fā)展空間的判斷是半客觀半主觀的,投資者最喜歡的發(fā)展空間有三種:


1、行業(yè)競爭激烈,參與者眾多,但本身的增速快,比如化妝品;

2、行業(yè)競爭格局穩(wěn)定,參與者層次分清,且TOP5公司占比較低,比如調味品、火鍋;

3、行業(yè)競爭格局穩(wěn)定,TOP5公司占比高,但品類相關性很強,有拓展能力,比如醫(yī)藥和醫(yī)療器械的平臺型龍頭


半客觀半主觀中的“半客觀”是指前兩種情況,相對好量化,“半主觀”更多是指第三種情況——品類拓展。


榨菜的老大去做泡菜,成功的希望很大,但能不能拿到老大的位置,很難說;醬油的老大去做醋,成功的希望很大,但能不能拿到老大的位置,很難說。


能給第三種情況高估值的,更多是給管理層的“投票”,管理取決于“人”而非“賽道”,就更是一個主觀的判斷了。


如果說,發(fā)展空間多多少少還有一些客觀可參考的數(shù)據,那么唯一純主觀的判斷就是商業(yè)模式了。


5/5

商業(yè)模式: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


商業(yè)模式好的公司,可以給高估值,這已經是全球資本市場的規(guī)則了——為什么銀行給低估值?商業(yè)模式不好;為什么云計算可以給高估值?商業(yè)模式好。


那到底什么樣的商業(yè)模式是好的呢?


確實有一些客觀的指標,比如毛利率、ROE、財務杠桿、現(xiàn)金流等等,但這些都屬于參考性指標,核心的判斷還是主觀的。


我們說A商業(yè)模式比B商業(yè)模式好,更多的是說,在這個時代里,那些成功的公司很多都用了A商業(yè)模式,而用B商業(yè)模式的公司,很多都不行了。


類似于網紅臉,你覺得好看嗎?未必,但是因為之前紅的人都長成這樣,所以大家都喜歡。


所謂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商業(yè)模式就是對公司的審美。


以前A股是一個封閉的市場,大家自己玩自己的,草根又多,所以發(fā)展出炒重組、炒低炒新炒概念等奇特審美,也是一種A股特色的商業(yè)模式。


但現(xiàn)在A股已經成為全球市場的一部分,新增資金決定商業(yè)模式的審美標準,決定估值模式,這就是部分A股越來越受到“美股對標股”估值影響的原因,轉過來,再通過比價效應把全球市場的估值體系轉移到大部分A股上。


另一個原因,雖然中國有很多優(yōu)秀的企業(yè),但商業(yè)發(fā)展史太短,在商業(yè)模式上,我們還是個學生。


好的商業(yè)模式,我寫過幾十篇,總結下來,對于好的商業(yè)模式的判斷,除了這些財務指標外,最好的方法就是去研究近幾十年全球最成功的企業(yè)的核心商業(yè)模式,再從A股去尋找相似的公司。


如果說發(fā)展空間是“看未來”,商業(yè)模式就是“看本質”,這兩點共同決定了一家公司能不能給高估值。


以前我們都說A股的估值偏貴,但實際上,那些商業(yè)模式很好的公司,全球的估值都不便宜,所以A股很多一百倍以上PE的好公司,照樣有高比例的外資持股。


真正讓A股未來的估值“站不穩(wěn)”的,反而是一些大家覺得PE水平不高,甚至看上去很低的公司,隨著A股的估值體系與全球接軌,將在未來幾年繼續(xù)下降。


這個走勢,對還停留在“低估值審美”甚至“低價審美”中的,并且喜歡重倉抄底的A股散戶投資者,將產生毀滅性的打擊。


這就是“A股港股化”,也是前面說的問題二的答案,也是下一篇的主題了。

責任編輯:李燁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凡是注明“來源:七禾網”的文章均為七禾網 levitate-skate.com版權所有,相關網站或媒體若要轉載須經七禾網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處。若本網站相關內容涉及到其他媒體或公司的版權,請聯(lián)系0571-88212938,我們將及時調整或刪除。

聯(lián)系我們

七禾研究中心負責人:劉健偉/翁建平
電話: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負責人:李賀/相升澳
電話: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產業(yè)中心負責人:果圓/王婷
電話: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員:唐正璐/李燁
電話: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財富管理中心
電話:13732204374(微信同號)
電話:18657157586(微信同號)

七禾網

沈良宏觀

七禾調研

價值投資君

七禾網APP安卓&鴻蒙

七禾網APP蘋果

七禾網投顧平臺

傅海棠自媒體

沈良自媒體

? 七禾網 浙ICP備09012462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10119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浙B2-20110481]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浙字第05637號]

認證聯(lián)盟

技術支持 本網法律顧問 曲峰律師 余楓梧律師 廣告合作 關于我們 鄭重聲明 業(yè)務公告

中期協(xié)“期媒投教聯(lián)盟”成員 、 中期協(xié)“金融科技委員會”委員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