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史上,期貨市場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是尾隨在證券市場后面,蹣跚前行。早在1792年,《梧桐樹協(xié)議》的簽訂就標志著紐約股票交易所(NYSE)的成立;而直到1848年,八十多位谷物交易商才發(fā)起成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拉開現代期貨市場的序幕。證券市場自成立伊始就與美國的發(fā)展脈搏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源源不斷地為美國的工業(yè)化、信息化建設輸送著血液。從19世紀初期美國運河、鐵路的大規(guī)模興建,1861年的南北戰(zhàn)爭,兩次世界大戰(zhàn),直到2000年后的信息化浪潮無不閃現著證券市場的身影。而期貨市場的地位則遠遠不及,長期以來只是產品單一的美國農副業(yè)的“小眾市場”:CBOT定位于美國谷物市場的“風向標”,芝加哥商業(yè)交易所(CME)在1965年仍被稱為“豬肉販子的世界”。因此,美國期貨監(jiān)管機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受美國眾議院農業(yè)委員會的直接監(jiān)督,農業(yè)政策的風吹草動都可能使整個期貨市場陷于崩潰(如二戰(zhàn)后美國黃油產品的限價政策直接導致了黃油期貨品種的終結)。無怪乎美國眾議院農業(yè)委員會也是當前金融危機中推進信用市場改革的重要力量。時至20世紀80年代末期,期貨市場才成為國民經濟發(fā)展的前沿陣地,期貨市場在不經意間長成現代金融體系中與證券市場并肩的巨頭。 縱觀近代金融的發(fā)展史,期貨市場的發(fā)展不是一帆風順的,危機事件貫穿美國期貨市場百年發(fā)展史,經濟危機作為各方矛盾激化的產物更是為期貨歷史標上注腳。 一、第一階段(1848年—1987年):被動受力 由于期貨市場在發(fā)展早期僅僅代表農副產品、工業(yè)品的子市場,相關的危機僅僅限于單一產業(yè),不會擴散成全國、全球范圍的經濟危機。以洋蔥丑聞為例,1957年CME的市場操縱者將洋蔥價格無限度推高,許多洋蔥農場主趨之若鶩,建立多頭頭寸試圖投機獲利。泡沫破滅之后,洋蔥價格比裝洋蔥的麻布口袋還低,洋蔥農場主甚至開著拖拉機到議員家中要求取締期貨市場。1958年8月28日,國會頒布了《洋蔥期貨法案》,宣布CME的洋蔥交易為非法。這是有史以來美國政府第一次對商品期貨下達禁令,對當時的期貨市場造成了致命打擊。 洋蔥丑聞對CME的影響是雙重的:一方面,洋蔥期貨的市場操縱行為激起了以Leo Melamed為代表的底層交易員的不滿,這股被稱為“年輕的土耳其人”的新勢力立志于維護期貨市場的有序運行,打擊逼倉、擠倉等行為,與當時保守的理事會進行了不懈斗爭;另一方面,CME在危機之后只剩下一個交易池進行雞蛋交易,CME的領導層認識到單一品種對期貨交易所的制約和威脅,并把新產品的開發(fā)放在首要位置。今天的CME集團將自己定位于衍生品市場的創(chuàng)新者,竭力打造一個龐大的、多元的交易所集團,與當初洋蔥丑聞帶來的危機意識有著莫大的關聯(lián)。 盡管洋蔥丑聞對期貨市場的影響是深遠的,但就其影響面而言,也只是造成了洋蔥市場的泡沫,很難對整個國民經濟產生深遠影響。相反,宏觀形勢的變化,包括經濟周期、政局動蕩,都深刻地改變著期貨市場,甚至給它帶來發(fā)展的契機。期貨市場的兩大基本功能——套期保值和價格發(fā)現,在動蕩的市場環(huán)境下得以彰顯,而期貨市場的價值更能被人們認知和接受。 第一,1929年的大蕭條強化了交易商套期保值的觀念,改善了期貨市場的結構。1929年的大蕭條給美國期貨市場造成了極大沖擊,CME會員席位的價格從大蕭條前的4500美元降至100美元。然而,它對期貨市場的沖擊并不完全是負面的,大蕭條時期黃油與雞蛋的過剩,促使交易商通過期貨市場管理價格風險,大批精明的黃油、雞蛋交易商的涌入改變了期貨市場的市場結構,減少了投機商比例,市場結構得到優(yōu)化。 第二,上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為金融期貨創(chuàng)新開辟了道路,推動了期貨市場的轉型。1973年之后動蕩的國際政治、經濟局勢為期貨市場的發(fā)展,特別是金融期貨的推廣,創(chuàng)造了不可多得的歷史條件。在石油危機中,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的戰(zhàn)爭導致石油價格漲到原來的4倍,石油價格的大幅上漲導致消費者支付的能源價格上漲和使用能源的企業(yè)營運成本提高,還帶動了非能源的石油新產品價格的上漲。這為能源和金融期貨的推廣創(chuàng)造了條件:CME的外匯期貨自上市以來就非常活躍;1978年,NYMEX推出燃料油期貨合約,該合約成為第一個成功的能源期貨產品。 二、第二階段(1987年—2000年):聯(lián)動效應 隨著外匯、股指期貨的相繼推出,美國期貨市場逐漸從美國經濟的子市場轉變成國際定價中心和“國際風險管理中心”。然而,期貨市場作為“第一個傳達壞消息”的使者,不得不在政治上冒很大風險。以1987年的股災為例,期貨市場差點成為這輪經濟危機的替罪羊,以CME為代表的期貨交易所不得不耗費大量的資源來應付各種聽證會和調查小組。 其實,1987年的股災有著深層次的經濟和社會原因。20世紀50年代后期和整個60年代,是美國經濟發(fā)展的黃金時期,到80年代時,美國的股票市值從1980年的24720億美元上升到1986年的59950億美元,大量游資流向股市,造成股市虛假繁榮。而此時,美國經濟債臺高筑,外貿赤字增加。1985年秋后不久,七國財長在華盛頓聚會,美國財長敦促工業(yè)國的伙伴在削減美國貿易赤字上助一臂之力,但日本、當時的西德等國家未予支持。美國股市在這些因素影響下開始大幅波動。在股災中,期貨市場在承受市場潰敗的同時,還陷入公共關系的困境,儼然成為股災的替罪羊。由里根總統(tǒng)任命的總統(tǒng)工作小組對股災的原因進行調查,該報告最終于1988年1月提交給總統(tǒng)、聯(lián)邦主席以及財政部長,報告指出,股票市場、股指期貨和股指期權已經連成一個市場。幸運的是,該報告認為應該保留現有的期貨保證金制度,并支持實施股票與期貨市場的單一監(jiān)管制度。1987年的股災是期貨發(fā)展史上重要的分水嶺,其對整個資本市場的影響是深遠的。 第一,推動了一體化的期貨市場與股票市場。期貨市場在股災的報道、研究分析中走到了聚光燈下,CME成為美國金融服務業(yè)中與NYSE平等的伙伴。投資者認識到僅僅依靠證券市場進行資產管理是不夠的,期貨期權等風險管理工具能夠提高資本市場的流動性和效率。同時,CME與NYSE的關系在事件過程中出現了微妙轉換,從合作到互相推諉,再到互相協(xié)作。1987年12月,曾是戰(zhàn)時盟友的NYSE發(fā)起一項研究質疑期貨市場的活動,譴責股指期貨與期權的自動交易是股災的罪魁禍首,CME則反擊NYSE的系統(tǒng)不能處理大量的賣單,給美國經濟造成打擊。最后,NYSE與CME達成一致,共同應對股災的善后事宜。 第二,變革了交易規(guī)則、交易態(tài)度。股災后,NYSE與CME共同設立相互協(xié)調的斷路器和減震器。1988年10月19日,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與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批準了NYSE和CME的熔斷機制,即在期貨交易中,當價格波幅觸及所規(guī)定的點數時,交易隨之停止一段時間,或交易可以繼續(xù)進行,但價幅不能超過規(guī)定點數之外的一種交易制度。除了交易規(guī)則的變革,CME交易商對金融期貨市場的敬畏之心也隨之增加。金融期貨的屬性不同于商品期貨市場,造成的損失是巨大的,這改變了人們對期貨市場的刻板印象。 在經濟危機中,股指期貨市場與證券市場的聯(lián)動作用也被國際炒家所利用。在1998年的東南亞金融風波中,香港股票和外匯市場受到了以索羅斯為首的美國對沖基金的強烈沖擊,股票指數期貨交易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從亞洲金融危機來看,金融制度的漏洞往往會成為金融炒家攻擊的對象,而金融期貨市場可能會淪為這些炒家們發(fā)動攻擊的戰(zhàn)場,此時政府以市場化的方式進行干預有利于穩(wěn)定市場。 三、第三階段(2000年—2009年):整合場外 時至2000年以后,期貨的交易所市場經過一百多年的調整和修正,不斷走向完善。而交易所市場的孿生姐妹——場外市場在高速發(fā)展之后逐漸失控,最終演變成始于2007年的金融海嘯。這場金融危機對北美資本市場的影響是深遠的,美國政府接管房利美、房地美和AIG集團;雷曼兄弟宣告破產,摩根士丹利和高盛成為美聯(lián)儲監(jiān)管下的銀行控股公司,華爾街五大投資銀行格局被徹底打破。正當全球資本市場陷入混亂時,全球期貨市場卻平穩(wěn)運行,穩(wěn)中有升。2008年,全球69家交易所交易的期貨期權合約數量達176.5億手,比2007年上升13.7%。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交易所的中央清算功能在危機中顯得格外引人關注。近幾個月,爭奪信用衍生品清算業(yè)務的競爭已經趨于白熱化。目前,全球四大主要的競爭力量——ICE、CME、Euronext和Eurex,正角逐信用衍生品市場,有志于成為全球的清算方案的提供商。這些交易所在相關業(yè)務的開發(fā)和拓展上可謂是不遺余力,甚至不惜結成同盟以增強自身的競爭力。盡管未來場外市場的中央清算模式還不確定,但這股“場外市場場內化”的趨勢卻是顯而易見的。 四、危機帶來的啟示 期貨市場與經濟危機的關聯(lián)和互動,是由期貨市場的產品結構所決定的。20世紀50年代之前,期貨市場更多代表的是農副產品、工業(yè)品的子市場,期貨市場相關的危機一般也限于某一特定產業(yè)供需失調,很難升級成為全國性的經濟危機。直到1972年,美國期貨市場推出金融期貨之后,期貨市場發(fā)生基因突變,轉型成為“世界風險管理中心”,期貨市場與國民經濟的發(fā)展命脈更加緊密相聯(lián)。這是期貨市場的危機演進史給我們帶來的啟示之一。 期貨市場的危機演進史給我們的第二個啟示便是,期貨市場是在危機中不斷走向成熟和完善的。此次金融危機就給期貨市場帶來了很大的發(fā)展契機,包括改善投資者結構、宣傳期貨市場功能、開辟新的業(yè)務領域等等。盡管危機事件在未來還會以這樣或那樣的形式出現在期貨市場上,但我們有理由相信,期貨市場一定會在這一系列危機中走向成熟。 |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凡是注明“來源:七禾網”的文章均為七禾網 levitate-skate.com版權所有,相關網站或媒體若要轉載須經七禾網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處。若本網站相關內容涉及到其他媒體或公司的版權,請聯(lián)系0571-88212938,我們將及時調整或刪除。
七禾研究中心負責人:劉健偉/翁建平
電話: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負責人:李賀/相升澳
電話: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產業(yè)中心負責人:果圓/王婷
電話: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員:唐正璐/李燁
電話: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財富管理中心
電話:13732204374(微信同號)
電話:18657157586(微信同號)
七禾網 | 沈良宏觀 | 七禾調研 | 價值投資君 | 七禾網APP安卓&鴻蒙 | 七禾網APP蘋果 | 七禾網投顧平臺 | 傅海棠自媒體 | 沈良自媒體 |
? 七禾網 浙ICP備09012462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10119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浙B2-20110481]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浙字第0563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