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在小麥、大豆、玉米、稻谷、棉花、白糖、油脂等市場先后實行了保護性的“托市”收購政策,但由于大宗農產品進出口政策與國內的托市收購政策尚未很好銜接,使得國內外農產品價差不斷拉大,國內產業(yè)遭遇重創(chuàng)。 本報綜合消息近期,一份由國家發(fā)改委上報的重點針對糧食托市收儲改革的方案未能獲得國務院最終審核。 在國務院反饋結果之前,業(yè)內一直盛傳的說法是,從今年秋糧政策收購開始,國家將對進口依賴程度較高的大豆、油菜籽實施差價補貼措施,如果試點取得成功,該項政策將逐步推廣至水稻以及具有類似特點的棉花、食糖等農產品;對于近年來市場頗為關注的玉米,官方將以東北玉米主產區(qū)作為試點,制定玉米穩(wěn)定價格帶制度。 中國目前實施的最低收購價、臨時收儲政策屬于價格支持措施,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秘書長程國強認為,差價補貼既有價格支持的特征,又有直接補貼的性質,是由價格支持向直接補貼轉型過程中普遍使用的政策措施。 至于如何制定穩(wěn)定價格帶制度,專家表示,國家每年在合理設定糧食最低保證價格的同時,還要明確最高干預價格。設定最低價是為了確保種糧農民獲益,明確最高干預價是為了保證市場糧價平穩(wěn)運行。 具體到如何推進實施差價補貼、穩(wěn)定價格帶制度,中國人民大學農業(yè)與農村發(fā)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中國社科院農村發(fā)展研究所副主任李國祥等專家認為,差價補貼作為由糧食價格支持向直接補貼轉型的過渡性措施,在農業(yè)補貼政策調整中被美國、日本、韓國等發(fā)達國家廣泛使用。這種政策比較適宜先在我國東北主產區(qū)的大豆、長江中下游等主產區(qū)的油菜籽實行試點,之后再逐步推廣到棉花、食糖乃至水稻等農產品。 國內外豆價差較高 目前國家對大豆實施的臨時收儲政策,擴大了國內外豆價差。截至7月31日,進口大豆4120元/噸,國產黑龍江大豆4600元/噸。目前大豆的國內外價差依然較高。據(jù)悉,在過去5年,受國家臨儲大豆保護政策影響,東北地區(qū)大豆保護價連年上漲。2008年國標三等大豆最低收購價格為1.85元/斤、2009年為1.87元/斤、2010年為1.93元/斤、2011年為2.0元/斤、2012年則提升至2.3元/斤,漲幅達15%。 不斷升高的最低價收購政策有效保護了種糧農戶的利益,但由此對產業(yè)的影響卻越來越嚴重。此前,黑龍江省大豆協(xié)會副秘書長王小語表示,目前,中國的大豆對外依存度已經達到了80%,國產天然大豆面臨著沒人購買的尷尬境地,處于虧損境地的黑龍江榨油廠已有9成停工停產。 近年來,我國在小麥、大豆、玉米、稻谷、棉花、白糖、油脂等市場先后實行了保護性的“托市”收購政策,但由于大宗農產品進出口政策與國內的托市收購政策沒有很好銜接,使得國內外農產品價差不斷拉大,國內產業(yè)遭遇重創(chuàng)。 競價交易不足20% 8月8日,國家再度啟動東北臨儲大豆競價交易。據(jù)了解,該批次競價銷售的大豆為2009、2010年國家收儲的臨儲大豆,合計50萬余噸,其中2009年國標三等大豆競拍價格為3850元/噸,2010年國標三等大豆競拍價格為3890元/噸,以當年臨儲收購價格加上倉儲成本核算,起拍價格已經遠遠低于實際成本價。 安徽糧食批發(fā)交易市場及其聯(lián)網市場的成交記錄顯示,本次計劃交易2009年、2010年國家臨時存儲大豆500939噸,實際成交89928噸,總成交率17.95%,成交均價3894元/噸。其中,內蒙古計劃交易大豆171659噸,實際成交13539噸,成交率15.17%;吉林省計劃交易2009年大豆13855噸,實際成交1764噸,成交率12.73%,最高價3890元/噸;最低價3850元/噸,均價3883元/噸。黑龍江省計劃交易大豆315425噸,實際成交74625噸,成交率23.66%。 中投天琪期貨農產品分析師和蕊表示,在本次大豆競價交易之前, 市場人士普遍預計將可能會流拍,但由于起拍底價遠遠低于當前國家收儲價格和市場實際價格水平,成交數(shù)量相對符合市場預期。本次大豆成交均價更是遠遠低于最近一次的大豆競價交易成交價格,這也是市場參與積極的重要原因。 據(jù)了解,最近一次國家臨儲大豆競價交易日期為去年11月8日,當日競價交易2010年國家臨儲大豆近40萬噸,最終成交6.5萬余噸,成交均價為4506元/噸。而8月8日競價交易的2010年大豆成交均價僅有3936元/噸,較去年同等級同批次大豆成交均價低570元/噸。國家2010年東北國標三等臨儲大豆收購價格為3800元/噸,如果加上倉儲費用、資金利息等成本,此次國儲完全是以“跳樓價”虧本甩賣。 本次市場成交價格相對較低,部分參與競價交易的市場人士認為,下次國家臨儲大豆價格可能會提升。國家臨儲大豆競價交易的總量高達300萬噸,后期預計會有多次拍賣。
責任編輯:劉健偉 |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凡是注明“來源:七禾網”的文章均為七禾網 levitate-skate.com版權所有,相關網站或媒體若要轉載須經七禾網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處。若本網站相關內容涉及到其他媒體或公司的版權,請聯(lián)系0571-88212938,我們將及時調整或刪除。
七禾研究中心負責人:劉健偉/翁建平
電話: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負責人:李賀/相升澳
電話: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產業(yè)中心負責人:果圓/王婷
電話: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員:唐正璐/李燁
電話: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財富管理中心
電話:13732204374(微信同號)
電話:18657157586(微信同號)
七禾網 | 沈良宏觀 | 七禾調研 | 價值投資君 | 七禾網APP安卓&鴻蒙 | 七禾網APP蘋果 | 七禾網投顧平臺 | 傅海棠自媒體 | 沈良自媒體 |
? 七禾網 浙ICP備09012462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10119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浙B2-20110481]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浙字第0563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