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料成本一直是養(yǎng)殖成本中重要的一部分,在非洲豬瘟前飼料成本一直能夠占到養(yǎng)殖成本的60-70%,非洲豬瘟期間由于死淘率的快速上漲,飼料成本占比快速下滑一度降至40-50%。但近年來跟隨防疫手段的進步和養(yǎng)殖業(yè)對非瘟處理措施的日漸成熟,雖然防疫成本仍舊維持較高成本,但是死淘和疫病帶來的損失降低導致飼料成本占比再次逐步增加,目前雖然不及非瘟前水平,但仍是養(yǎng)殖成本的決定性部分。原料價格的波動一直是養(yǎng)殖業(yè)成本計算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也關乎養(yǎng)殖業(yè)的成本預期和盈利預期變化。本文基于此希望能夠針對成本和原料波動進行簡要介紹能夠幫助投資者了解其中的變化關系。 1 原料價格波動 飼料原料中,我國傳統(tǒng)的養(yǎng)殖飼料主要以玉米-豆粕為基礎。因此玉米和豆粕的價格共同組成了飼料中大宗原料的成本。下圖為玉米和豆粕從2021年5月至今的周度走勢。后續(xù)的成本核算都會以該周度數據為基礎。 我國的玉米還是以國產為主,國內年產20000萬噸以上。進口量則大致是產量的10%,以2021年為例,我國進口玉米2835萬噸,且主要來源國家為美國和烏克蘭。2022年受戰(zhàn)爭影響,我國從烏克蘭進口量出現明顯縮減,整體進口量縮減至2062萬噸,同時去年年底我國開辟巴西作為新的玉米進口國以對沖烏克蘭帶來的供給風險。預期今年在此基礎上整體維持穩(wěn)定可能還會出現小幅下調。近期玉米國內有新麥收獲,國際看進口供給充裕,因此估值仍有承壓。 豆粕則主要由于我國大豆有90%來源于國外進口,國內豆粕多數以進口大豆國內壓榨。大豆主要進口國家為美國。因此我國的大豆-豆粕走勢更多是跟隨美國大豆走勢也會受到天氣和USDA等相關報告的影響。2021年我國進口大豆9652萬噸,2022年進口9108萬噸,整體進口量都在9000萬噸以上相對穩(wěn)定。因此國內大豆玉米這樣的大宗飼料原料價格波動較大且受到國外影響較為明顯。 2 飼料組成的基礎 在生豬養(yǎng)殖過程中,傳統(tǒng)的飼料配方是以玉米-豆粕進行相互配合,玉米等谷實類原料負責能量供給;豆粕等蛋白原料負責提供蛋白等含氮營養(yǎng)物質。當然在生豬生長的不同階段,需要的營養(yǎng)標準也有不同,玉米的用量不同階段在60-75%之間調整,豆粕的用量從10-20%之間進行調整,其他原料如氨基酸、維生素、復合酶、微量元素等作為細節(jié)的補充調整。其中玉米和豆粕如果結合不同階段用料量不同以及從全養(yǎng)殖周期來看,全程玉米用量大致占到飼料的70%,豆粕用量占14%。后續(xù)進行成本核算中也將以全程用量為參考進行核算,當然這個數值是相對傳統(tǒng)且未考慮到原料之間相互替代情況的思路,因此后續(xù)以此為基礎的成本僅作為標準參考,實際的成本核算還要結合實際生產主體的原料調整進行計折。 3 成本的變化狀況 如果我們定義當期的玉米豆粕價格計算到的配合飼料成本價格并根據料肉比計算的生產成本為靜態(tài)成本的話,那么根據生豬生長過程中耗料量的時間變化配合不同時間飼料加工計算的累計成本則可以稱為一種動態(tài)的成本思路。當然兩者的各有利弊,本身也是通過不同方法從同一個角度去反映養(yǎng)殖的成本變化。下圖為2021年5月至今的靜態(tài)成本、動態(tài)成本和當期飼料價格之間的對比。 當然由于靜態(tài)成本的核算方法本身就是利用當期飼料價格和相關系數進行乘算獲得,因此兩者走勢基本一致后續(xù)不再贅述。動態(tài)的成本變化相對于飼料成本而言一方面走勢相對平緩,另一方面也會有所滯后。滯后的時間則與當期原料波動的幅度,以及波動的種類相關。通常來說玉米的波動幅度會明顯小于豆粕的波動,因此從下圖靜態(tài)成本-動態(tài)成本-豆粕價格的對比中更可以看到靜態(tài)成本和豆粕的走勢基本一致,豆粕對當期飼料價格影響更強,但幅度上會受到當期玉米價格帶來的緩沖??梢哉f豆粕走勢對靜態(tài)成本之間是極強的相關性。 另一方面動態(tài)成本雖然也會受到豆粕影響出現明顯的波動加劇,但是由于玉米的使用基數較大,因此動態(tài)成本上占據較強因素的原料變成了玉米。尤其是在近期的豆粕價格波動中,靜態(tài)成本出現明顯的跟隨波動但是動態(tài)成本則顯示近期的豆粕對于生產成本趨勢影響有限。 至少在飼料價格上行的過程中,如果參考靜態(tài)成本會放大利潤的壓縮,給到更低的盈利預期而反之在飼料價格下行的過程中靜態(tài)成本會放大成本的降低,產生對于生產成本和市場態(tài)度的誤判。雖然對于農產品本身的價格而言,成本很難對當期價格起到決定性作用,但是養(yǎng)殖主體真是的利潤調整則是基于比上述的動態(tài)成本更加精確的實際狀況進行調整,因此成本的預期變化也是未來產能調整的重要參考。 責任編輯:李燁 |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凡是注明“來源:七禾網”的文章均為七禾網 levitate-skate.com版權所有,相關網站或媒體若要轉載須經七禾網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處。若本網站相關內容涉及到其他媒體或公司的版權,請聯系0571-88212938,我們將及時調整或刪除。
七禾研究中心負責人:劉健偉/翁建平
電話: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負責人:李賀/相升澳
電話: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產業(yè)中心負責人:果圓/王婷
電話: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員:唐正璐/李燁
電話: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財富管理中心
電話:13732204374(微信同號)
電話:18657157586(微信同號)
七禾網 | 沈良宏觀 | 七禾調研 | 價值投資君 | 七禾網APP安卓&鴻蒙 | 七禾網APP蘋果 | 七禾網投顧平臺 | 傅海棠自媒體 | 沈良自媒體 |
? 七禾網 浙ICP備09012462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10119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浙B2-20110481]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浙字第0563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