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估值過高
最常見的成長陷阱是過高估值(Overpay)——高估值的背后是高預期。對未來預期過高是人之本性,然而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統(tǒng)計表明,高估值股票業(yè)績不達預期的比率遠高于低估值股票(中小板/創(chuàng)業(yè)板就是例證)。一旦成長故事不能實現,估值和盈利預期的雙殺往往十分慘烈。
2、無利潤增長
上一輪互聯網泡沫,Profitless Growth(無利潤增長)大行其道,燒錢、送錢為手段來賺眼球。如果是客戶黏度和轉換成本高的行業(yè)(例如C2C、QQ),在發(fā)展初期通過犧牲利潤實現贏家通吃,則為高明戰(zhàn)略;如果是客戶黏度和轉換成本低的行業(yè)(例如B2C電商),讓利所帶來的無利潤增長往往不可持續(xù)。
3、技術路徑踏空
成長股經常處于新興產業(yè)中,而這些產業(yè)(例如太陽能、汽車電池、手機支付等)常有不同技術路徑之爭。即使是業(yè)內專家,也很難事前預見最終哪一種標準會勝出。
這種技術路徑之爭往往是你死我活、贏家通吃的,一旦落敗,之前的投入也許就全打了水漂,這是最殘酷的成長陷阱。
4、樹大招風
要區(qū)別兩種行業(yè),一種是有門檻、有先發(fā)優(yōu)勢的,Success begets more success(成功導致更大的成功);另一種是沒門檻、后浪總把前浪打死在沙灘上的,Success begets more competition(成功招致更多的競爭)。
在后一種行業(yè),成長企業(yè)失敗的原因往往就是因為太成功了,樹大招風,招來太多競爭,蜂擁而至的新進入者使創(chuàng)新者剛開始享受成功就必須面對無盡跟風和山寨。
例如團購,稍有一兩家成功,由于門檻低,一年內中國就有3000家團購網站出現,誰也賺不到錢。
即使是有門檻的行業(yè),一旦動了行業(yè)老大的奶酪引來反擊,一樣死無葬身之地,例如網景瀏覽器(Netscape)的巨大成功,樹大招風,引來微軟的反擊,最后下場凄涼。
5、成長性破產
即使是有利可圖的業(yè)務,快速擴張時在固定資產、人員、存貨、廣告等多方面需要大量現金投入,因此現金流往往為負。增長的越快,現金流的窟窿就越大,極端情況導致資金鏈斷裂,引發(fā)成長性破產(Growing Broke),例如拿地過多的地產商和開店過快的直營連鎖(特別是未上市的)。
6、盲目多元化
有些成長股為了達到資本市場預期的高增長率,什么賺錢做什么,隨意進入新領域而陷入盲目多元化的陷阱。
因此成長投資要警惕主業(yè)不清晰、為了短期業(yè)績偏離長期目標的公司。當然互補多元化(例如長江實業(yè)/和記黃埔)和相關多元化(橫向完善產品線和縱向整合產業(yè)鏈)另當別論。
7、新產品風險
成長股要成長,就必須不斷推陳出新,然而新產品的投入成本是巨大的,相應的風險也是巨大的,而收益卻是不確定的。
強大如可口可樂,也在推新品上栽過大跟頭。穩(wěn)健的消費股尚且如此,科技股和醫(yī)藥股在新產品上吃的苦頭更是不勝枚舉。
科技股的悲哀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開發(fā)出來的新產品常常不被市場認可,醫(yī)藥股的悲哀則是新藥的開發(fā)周期無比漫長、投入巨大而最后的成敗即使是業(yè)內專家也難以事前預。
8、強弩之末
許多所謂的成長股其實已經過了其成長的黃金時期,卻依然享有高估值,因為人們往往犯了過度外推(Over-extrapolation)的錯誤,誤以為過去的高成長在未來仍可持續(xù)。
因此,買成長股時,對行業(yè)成長空間把握不當、對滲透率和飽和率跟蹤不緊就容易陷入成長陷阱而支付過高估值。
9、寄生式增長
有些小企業(yè)的快速增長靠的是“傍大款”,例如,有的是為蘋果間接提供零部件,有的是為中移動提供服務,在2010年的“中小盤結構性行情”中都雞犬升天,在2011又跌回原形。
其實,寄生式增長往往不具持續(xù)性,因為其命脈掌握在“大款”手中,自身缺乏核心競爭力和議價權。
有些核心零部件生產商在自己的領域內達到寡頭壟斷地位讓下游非買不可,提高自己產品的轉換成本讓下游難以替換,或者成為終端產品的“賣點”(如英特爾),事實上自己已經具備核心競爭力和議價權、成為“大款”的,另當別論。
10、會計造假
價值股也有這個陷阱,但是成長股中這個問題更普遍。一個是市場期望50%增長的成長股,另一個是市場期望10%增長的價值股,哪個更難做到?
做不到時,為避免戴維斯雙殺,50倍PE的成長股和10倍PE的價值股,哪一個更有動力去“動用一切手段”來達到市場的預期?
各類價值陷阱的共性是利潤的不可持續(xù)性,各類成長陷阱的共性是成長的不可持續(xù)性。
成長是個好東西,好東西人人想要,想要的人太多了,就把價格抬高了,而人性又總把未來想象得太美,預期太高,再好的東西被過度拔高后就容易失望,失望之后就變成陷阱了。
成長本身并不是陷阱,但人性的弱點中對未來成長習慣性的過高預期和過高估值卻是不折不扣的陷阱。
另外邱國鷺也可能是中國最會“抖包袱”的投資人,能把復雜的經濟現象,用通俗、有趣的比喻解釋。以下是邱國鷺最有價值的36句話,分享給大家。
1、做股票能做好的人,一種是跑得快的人,另外一種是熬得住的人。而我屬于后者。
2、我是屬于比較后知后覺的,一直比較“遲鈍”。相對于尋找“能夠改變世界的公司”,我更愿意尋找“不被世界改變的公司”。
3、股價能跌多深往往是由最恐慌的人決定的。市場的極端價格常常由最大的傻瓜決定。所以股價總是上漲時超漲,下跌時超跌。
4、投資經驗就像舊衣服,于己合身的,于人往往并不合適。
5、有些人可以用你完全不理解的方法掙到數不清的錢。我們在欣賞之余,要考慮到我們能不能學得來。
6、很多人在研究十倍股、百倍股,可這種股票是個例,你很難從中總結出可以復制的規(guī)律,但持續(xù)地戰(zhàn)勝市場是有規(guī)律的。
7、股市中的任何規(guī)律、方法都只能提高成功的概率,但沒有百戰(zhàn)百勝的靈丹妙藥。
8、市場有一個特點:每次上漲以后,好像樂觀的人和觀點就多了一些,每次下跌以后,悲觀的人和觀點就多了一些。
9、而且市場上漲時,樂觀的觀點顯得特別有深度,魄力,遠見;下跌以后,悲觀的觀點則顯得特別有深度,有說服力。
10、投資中的任何感悟和總結都有局限性,只有自己在市場中摸爬滾打、滿身傷痕之后,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之路。
11、“聰明人”總希望傻瓜們傻得“剛剛好”:傻到愿意把價值1元錢的東西以5毛錢的價格賣給他,但不至于傻到繼續(xù)把價格砸到4毛錢。
12、但是,低估傻瓜們傻的程度也是一種傻,能使股價低估50%的非理性行為同樣能使其低估60%。
13、做投資,要研究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規(guī)律,而不是整天去猜測市場的情緒變化。
14、猜測別人的情緒變化,有時能帶來收益,但那是不能夠持久的。而經濟規(guī)律、行業(yè)特質、商業(yè)模式是客觀存在的,它能為理解這些規(guī)律的投資人提供持續(xù)的競爭優(yōu)勢。
15、國內外資本市場的割裂正在逐漸被打破,未來游資很難再關門惡炒一些資質很差的股票。這個游戲的結尾已經很清晰了,只是很多人還不愿意在灰姑娘的馬車變成南瓜之前退出來。
16、即使在炒作和投機盛行的A股市場中,理性也只會遲到,從來不會缺席。
17、很多人是亡羊補牢,羊跑了再把門關起來,跌了就砍倉,股市“羊”跟傳統(tǒng)羊不一樣,股市的“羊”進進出出,亡羊補牢有的時候不一定是好事情。
18、逆向投資是最簡單也最不容易學習的投資方式,因為逆向投資不是一種技能,而是一種品格。品格是無法學習的,只能通過實踐慢慢磨煉出來。
19、股市在大家越沒有信心、越悲觀的時候,越有可能是柳暗花明,峰回路轉的時候。
20、雖然科學技術的進步日新月異, 但是人性中不變的貪婪和恐懼,總能讓那些認為“這次不同了”的觀點,隨著時間的推移被證明只不過是對歷史的健忘。
21、股市中價值和價格的關系就像遛狗時人和狗的關系。價格遲早會回歸價值,就像遛狗時狗有時跑在人前,有時跑在人后,但一般不會離人太遠。
22、有時候,狗跑離主人的距離之遠、時間之長會超出你能忍受的范圍,讓你懷疑繩索是否斷了。其實,繩索只是有時比你想象的長,但從來不會斷。
23、選股一定要有產業(yè)思維,要找那種能夠“一美遮百丑”的,而且要夠便宜。
24、“只有買得便宜才能賣得便宜”,否則只能等到有“更大的傻瓜”愿意以更高的價錢買你的股票,這就變成一種“博傻”的游戲了。
25、便宜是硬道理。買便宜貨不一定賺錢,但賺錢的概率較大。買便宜貨往往先被套,最終賺錢。
26、便宜只是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不能僅僅因為便宜而去投資一只股票。如果將時間拉長,基本面才能決定時間是不是你的朋友。
27、每三四年就得重挖一次的護城河不能算是護城河,而沒有護城河就不斷會有前浪死在沙灘上。
28、我投資是數月亮,而不去數星星。我更愿意在那些比較成熟的行業(yè)中挑選勝負已分、而且贏家的競爭力明顯且可持續(xù)的“月亮”。
29、很多投資者或者投機者一直在不斷尋找風口,也不去想風到底有多大,到底能不能持續(xù),認為只要是在風口中,扁擔都可以開花。
30、只要時間拉長,投資者最終會發(fā)現扁擔是開不了花的,從0到1的過程并不那么容易。
31、在新興行業(yè)里,百舸爭流,大浪淘沙,最后鹿死誰手,事前是很難預料的。一將功成萬骨枯,多數人只看到功成的一將,卻忽視枯了的萬骨。
32、市場已經開始分化,不再是同漲同跌,真正的好股票開始表現了,這個時候就是“從1到N”的投資機會。
33、大家都公認的偉大公司,很可能已經不那么偉大了,你一定要在大家之前認識到這家公司的偉大,這是很難的。
34、投資不可能不承擔風險,成功的投資就是要承擔那些已經暴露的、大家都感受到的、有相應風險折價,但是真實危險性卻很小的“假”風險。
35、不止損是有很嚴格的前提條件的:1,必須避開各種價值陷阱;2,所買的股票有足夠安全邊際;3,所承擔的只是價格波動的風險而非本金永久性喪失的風險。
36、價值往往存在于被市場忽視的角落,特別是當眾人熱衷于玩擊鼓傳花游戲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