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干旱天氣炒作的失敗以及過高的期現(xiàn)差價,導致早秈稻期貨自4月底以來大幅度下挫。主力合約ER1009從4月26日至5月17日,15個交易日下跌了123點,幅度達5.7%, 成交量和持倉量也隨之下降。經過大幅下跌后,市場殺跌能量逐漸減弱,近期維持了低位震蕩的走勢。后市來看,期貨價較現(xiàn)貨價仍有過高溢價,而今年國內早秈稻的生產供應形勢依舊較為寬松,早秈稻期貨的反彈幅度不會很大,目前做多時機仍不成熟。
今年我國早秈稻播種面積增加,產量仍有不確定性,總體供應依舊寬裕。
由于政府不斷提高糧食收購價格,農民種糧效益較好,加之今年化肥等農用物資價格略有下降,農民種糧積極性提高,早秈稻播種面積繼續(xù)增加。據(jù)農業(yè)部農情調度,我國2010年早稻播種面積預計在8920萬畝以上,同比增加120萬畝,增幅為1.4%。分省看,湖南、湖北和江西早秈稻播種面積分別為2630萬畝、560萬畝和2236萬畝,同比增加100萬畝、8萬畝和22萬畝,安徽、廣東早秈稻播種面積同去年持平,分別為410萬畝和1418萬畝,廣西因為旱災影響,播種面積同比減少10萬畝,為1462萬畝。前期由于我國華中、華南普降大雨,早稻生長普遍面臨低溫陰雨、光照不足的問題,對我國早稻產量形成造成很大影響。但由于目前尚處于早秈稻的生長早期,不是產量形成關鍵期,目前談論單產降低為時尚早,而部分地區(qū)出現(xiàn)的水災對產量的影響更是微乎極微,“水災一條線”,從影響面積上和時間上都是暫時的。
除此之外,我國稻谷已經連續(xù)6年增產,年度盈余量不斷擴大,稻谷特別是包括早秈稻在內的秈稻庫存極為充裕,即便今年早秈稻略有減產,依舊不會出現(xiàn)供需缺口。
近期早秈稻現(xiàn)貨市場低迷依舊,早秈稻價格難見起色。
近期國內部分農產品價格出現(xiàn)大幅度上漲,大蒜、綠豆價格更是成倍的上漲,達到近幾年來新高。粳稻市場也是相當火爆,近幾個月政府在東北粳稻定向拍賣成交率幾乎全部是100%,而成交價格也是2200-2400元/噸左右的高位。但我們認為農產品、食品價格上漲只是結構性上漲,而不具有普遍性質。目前小麥(資訊,行情)、豬肉、秈稻價格就比較平穩(wěn),沒有上漲甚至略有下跌,早秈稻尤其如此。據(jù)監(jiān)測,目前江西撫州市臨川區(qū)糧食批發(fā)交易市場三級早秈稻收購價1940元/噸,吉水縣糧食局收購價格在1900元/噸,安徽蕪湖大米批發(fā)市場09年本地產三級早秈稻價格在1900元/噸。與一個月前相比基本持平甚至略有下跌。而政府的秈稻拍賣低迷的成交率以及成交價格同樣反映了目前早秈稻市場的狀況。5月27日在安徽糧食批發(fā)交易市場舉行的國家臨時儲存稻谷競價銷售交易會上,計劃銷售稻谷(主要為早秈稻和中晚秈稻)200萬噸,實際成交16.87萬噸,成交率僅為8.4%。其中08年產早秈稻計劃銷售9.18萬噸,實際成交1.88萬噸,成交率為20.48%,成交均價為1884元/噸。而且,近幾個月來,秈稻拍賣成交率一直都沒超過20%,足以說明市場需求的低迷。
而且后期受氣溫回升以及江南大部持續(xù)降雨影響,大米存儲難度加大,企業(yè)將加大出庫。 夏糧收購在即,儲備庫、企業(yè)開始騰倉備庫,稻米出庫力度增加,都將給秈稻市場供給增加壓力。

政府嚴打哄抬農產品價格行為,對早秈稻價格上漲不利。
今年以來,在農產品市場,新鮮詞語不斷出現(xiàn),“蒜你狠”、“豆你玩”之后又出現(xiàn)了“玉米瘋”,其來源于近期國內大蒜、綠豆價格不斷瘋長,以及大宗農產品玉米價格持續(xù)高漲。這些農產品價格的不理性上漲,推高了CPI,加劇國內通脹水平,而玉米價格的上漲使養(yǎng)殖業(yè)陷入更大的困難。為維護正常市場秩序,促進價格總水平基本穩(wěn)定,安定人民群眾生活,日前,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發(fā)改委、商務部、國家工商總局聯(lián)合下發(fā)通知,要求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切實加強農產品市場監(jiān)管,嚴厲打擊囤積居奇,哄抬農產品價格等炒作行為。對于玉米,則采取擴大進口量,甚至據(jù)說動用中央和地方玉米儲備,以滿足市場供應。所以我們看到近期玉米期貨價格出現(xiàn)明顯回落。而周邊農產品價格的穩(wěn)中下降,同樣抑制早秈稻價格的上漲,尤其是目前1900元/噸以上早秈稻價格已經高于政府公布的今年的1860元/噸的收購價,靠政策支撐的高價位更沒有繼續(xù)上漲的空間。
2010/11年度全球大米產量預計創(chuàng)紀錄,而且國內大米價格相對世界水平已經偏高
據(jù)美國農業(yè)部發(fā)布的最新數(shù)據(jù)顯示,2010/11年度全球大米產量預計達到創(chuàng)紀錄的4.5974億噸,比上年增長4%,主要原因是種植面積提高,達到創(chuàng)紀錄的1.601億公頃,比上年增長3%。平均單產預計為4.3噸,略高于上年水平,也是歷史最高紀錄。2010/11年度中國、印度、印尼、孟加拉、越南、泰國、緬甸、菲律賓、巴西和日本等十大稻米產國的稻米產量均高于上年水平。
另外4月份,我國晚秈米批發(fā)價為每噸3042元。同期泰米離岸價為每噸2840元(匯率按1:6.8261計算),比國內低6.7%,這是去年11月份以來首次低于國內。雖然我國稻谷、稻米進出量數(shù)量占比偏小,但國內價格水平偏高仍利于進口,而不利于出口,2007-2008年國際糧食價格大漲帶動國內的現(xiàn)象不會發(fā)生。
目前ER1009合約價格在2041元/噸附近,比目前湖南、江西主產區(qū)現(xiàn)貨價格高150元/噸左右,這個差價還是略高于早秈稻注冊費用。理論上不會太多吸引現(xiàn)貨商套期保值或期現(xiàn)套利。但是,目前早秈稻現(xiàn)貨市場較為低迷,而且早秈稻期貨的持倉和成交量也不斷走低,顯然不支持多頭發(fā)動上漲行情。因此我們認為,投資者目前應該觀望,等待放量增倉上漲,并突破前期(5月24日)高點壓力再跟多也不遲。
責任編輯:七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