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溪浸楮舂夜月,敲冰舉簾勻割脂。 ——梅堯臣《答宋學士次道寄澄心堂紙百幅》 漢韻彌吟兩千年 (造紙簡史) 大家都知道,“造紙術”是中國的四大發(fā)明之一。《后漢書》記載了蔡倫造紙的故事,從此有了蔡倫發(fā)明紙的說法。 甘肅天水放馬灘的西漢墓中曾發(fā)掘出產于文景之際的繪有地圖的紙,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紙,早于蔡倫200多年。而史書中還記載了西漢成帝時,獨寵于后宮卻多年無子的趙飛燕姐妹以紙書信并包裹毒藥陷害產下一子的宮女曹氏,可見蔡倫之前已經有紙。 科技史專家給出的定義是:紙是植物纖維經物理與化學作用提純與分散,其漿液在多孔模具簾上濾水并形成濕纖維層,干燥后交結成的薄片狀材料。按此定義,無論就文獻記錄還是考古發(fā)現而言,最早的紙的確是“中國制造”。 洛陽紙“貴”,只因紙“短”情長。在古代,造紙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小規(guī)模的生產相對于人們對于紙的需求來說,更是難以解渴。揮筆落墨需要宣紙,房前屋后需要窗紙,張燈結彩需要罩紙,天上有紙風箏,雨中有油紙傘,就連出恭之后也需要一兩張草紙來拭穢。紙之金貴自古已然。 到了現代,離開紙的日子更是一天都過不下去了。從《中國生活用紙年鑒》相關數據來看,2016年國內生活用紙行業(yè)的總產量為920萬噸,即使面臨著“無紙化”革命的挑戰(zhàn),人們對于紙產品的需求依然有增無減。看似生活中處處可見無足輕重的尋常物,實際上在巨大的供需缺口面前已經左支右絀,而對于造紙的核心原料——紙漿的需求更是持續(xù)飆升。 一文千紙說不盡 (紙漿分類) 紙漿非“漿”。 博采于植物纖維之善材者,歷經粉碎、蒸煮、洗滌、篩選、漂白、凈化、烘干等十余道工序,使纖維離解成漿,呈現潔白絮狀物,即為紙漿。 紙漿是造紙的基本原料,而植物纖維則是制漿的基本原料。幾乎所有的植物纖維都可以用來制漿,現在普遍的制漿方法較之古法已有明顯改進,但凡花花草草只要被送進了制漿廠,無論曾經是世界一花,還是菩提一樹,經歷一番周折,盡數千篇歸于一律,唯遺一席潔白。 然而,英雄依然要問“出身”,不同的原料、不同的加工方法所制得的紙漿呈現著迥然不同的個性,種類相當繁多且八仙過海,各有用武之地。 根據原料的不同,紙漿可以分為木漿、非木漿和廢紙漿。木漿以木材為原料,利用化學、機械或者二者結合的方法制得。非木漿則以竹子、禾草等廢木材纖維原料制成,可細分為禾科纖維原料漿、韌皮纖維原料漿和種毛纖維原料漿。例如竹漿以毛竹、楠竹、慈竹等竹材為原料,在中國用竹纖維造紙自唐宋年間便已始之,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理論和實踐經驗十分豐富。紙產品總量中約30%可作為二次纖維回收利用,回歸制漿廠洗刷掉一身塵埃,重新?lián)Q上一襲白衣,真可謂鞠躬盡瘁,無休無息。 在紙漿大家族中,木漿絕對算得上是一方名門望族,無論在產量還是用途上都是當之無愧的“紙漿之王”,其使用量約占紙漿總量的90%以上。 木漿可根據不同工藝分為化學漿、機械漿和化學機械漿。 從發(fā)展歷史來看,隨著新聞報刊和打印印刷需求的逐步擴大,纖維較長、成紙耐度和韌性高的化學木漿的生產規(guī)模不斷擴大,目前成為最主要的制漿品種,2017年產量在全球紙漿總產量中占比達到75%。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由于木材按樹種進行分類可分為針葉樹和闊葉樹,所以木漿也相應地包括針葉漿和闊葉漿兩大類。其中,針葉漿是由針葉樹作為原材料制成的紙漿。針葉樹葉多呈尖細狀,因其質地較軟又稱為軟木,如落葉松、云杉等。它們是典型的中高緯度地區(qū)“原住民”,占全世界森林儲量的35%,如北美、北歐、俄羅斯、智利等地區(qū)和國家。針葉樹的一生可謂厚積薄發(fā),一棵樹苗需要20—25年才能取材制漿。闊葉漿主要由闊葉樹作為纖維原料制成。闊葉樹葉多呈闊寬狀,是一個十足的“硬骨頭”,因其質地較硬又被稱為硬木,如桉木、樺木等。闊葉樹多生長于中低緯度地區(qū),如美國南部、巴西、智利和印度尼西亞等。闊葉樹只需要3—5年就可以取材制漿。相比針葉木,闊葉木纖維長度較短,有著自己的適用領域。 目前,漂白硫酸鹽針葉木漿(漂針漿)和漂白硫酸鹽闊葉木漿(漂闊漿)是市場上主流的兩種木漿。其中漂針漿用途相當廣泛,幾乎可以生產所有的紙種,所以上期所紙漿期貨的交割標的是宣威漂白硫酸鹽針葉木漿。除了造紙以外,性能各異的紙漿被廣泛用于人造纖維、塑料、涂料、膠片、火藥等領域,甚至不少藝術家也對紙漿青睞有加,將其作為藝術創(chuàng)造的材料,成為可供欣賞的藝術品(見下圖)。 圖 紙漿的分類 青山綠水的召喚 (制漿技法的變化) 在工業(yè)化社會中,造紙制漿流程主要包括原料采貯和削片、蒸煮、洗滌、篩選、漂白、烘干、切片和打包等工序。 制漿行業(yè)是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工業(yè)模式,在制漿過程中,由于采用高溫高壓蒸煮的方法,制漿與水污染如親生兄弟一樣同時大量出現,紙漿做得越好,污染越嚴重,治理污染所需費用就越高。傳統(tǒng)制漿工業(yè)一般采用堿法和亞硫酸法生產紙漿,廢水排放量大,廢水中含有大量的懸浮物、BOD(生化需氧量)、COD(化學需氧量)、色度(黑液)、酸堿物質、毒性物質等,嚴重污染環(huán)境。 盡管政策性強制關停污染企業(yè)可以立馬解決環(huán)境污染問題,但是解決不了市場對紙漿的客觀需求問題。解決困境的根本辦法是制漿技術的創(chuàng)新,建立無污染新型制漿技術。 光化學制漿是新生技術的代表,利用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在光敏劑的幫助下,對纖維進行照射,光量子將其能量傳遞給某些化工原料,使纖維一次形成白漿。制漿過程中,水中并沒有黏稠膠體產生,剩余水也全部實現回收利用,用水量大幅減少,噸漿用水量約為3噸,即由于纖維性原料成漿后所吸收的水分量與制漿過程中自然蒸發(fā)掉的水分兩部分之和。這些水分完全被消耗掉,不存在排放問題。 生物制漿也是新型制漿技術的一次成功嘗試。生物制漿法實現了生物分解與機械加工相結合,利用生物漂白技術,實現漂白用水零排放,整個制漿工藝過程中的水是循環(huán)使用,不存在化學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和懸浮物(SS)。因為在生物分解過程中,真菌把植物秸稈中紙漿不用的木素、淀粉、果膠、果糖等物質分解生成氧氣和二氧化碳,氧氣和二氧化碳又生成碳酸,碳酸進一步軟化植物木素利于真菌分解,沒有廢物排出。不僅如此,生物制漿法還是個節(jié)能大項目,與傳統(tǒng)化學制漿法相比較,節(jié)電66%,節(jié)煤100%,節(jié)水99.8%,節(jié)省原料植物資源50%以上。所以,生物紙漿的生產成本僅是化學紙漿的50%。 技術進步為制漿產業(yè)帶來了新生,制漿取材于林,更要反哺于林,只有維護綠水青山,才能久久為新,持續(xù)發(fā)展。 華文馭紙四海行 (紙漿流通) 武以定邦,文以載道,而紙以載文。 作為文房四寶之一,中國人對于紙產品的需求量始終居高不下,而如今的紙由于制作原料、工藝的多樣化,用途已經遠遠超過文化書寫以及印刷的范疇,生活中形色各異的紙無處不在,因此對于紙產品的依賴儼然已經成為一種絕對的剛性需求。中國是全球造紙行業(yè)最重要的成長型市場,2017年中國紙及紙板的生產量和消費量均居全球第一位,約占全球總量的1/4。 然而紙漿生產與消費在地域分布上矛盾重重,體現著撐死“富人”、餓死“窮人”的尷尬局面,所以紙漿在世界范圍內的流通對于不同國家之間的以盈補缺十分重要。 聯(lián)合國糧食及農業(yè)組織(FAO)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紙漿產量達1.86億噸。從產地分布看,北美、歐洲和亞洲是紙漿產量最大的三個區(qū)域,拉美地區(qū)漲勢迅猛,成為第四大紙漿生產區(qū)域。從國家角度看,2017年紙漿產量最大的前5位國家分別為美國、巴西、加拿大、中國和瑞典,這5個國家占全球紙漿總產量比例高達60.14%。全球紙漿的生產體現著少數幾家獨大的局面,需求與供給存在嚴重的地域差異。 2017年,世界紙漿進口量和出口量分別為5756.1萬噸和5488萬噸。拉美地區(qū)是最大的紙漿凈出口地區(qū),而亞洲是最大的紙漿凈進口地區(qū)。從國家來看,巴西、加拿大、美國、智利和印度尼西亞是世界紙漿出口前五大國家,占世界紙漿出口總量的比重為64.12%;中國、美國、德國、意大利和韓國是世界紙漿進口前五大國家,占世界紙漿進口總量的比重合計為60.54%。 在全球紙漿進口總量排名前列的國家中,后四位國家進口總量之和也不及中國一國的進口量,中國紙漿進口大國的地位不可動搖,國內紙漿產量遠遠不能滿足日益高漲的消費需求。 從貿易方式看,中國進口紙漿以一般貿易方式為主,進口量為620.6萬噸,占比為60%左右,加工貿易方式進口紙漿占比為15%—20%,以海關特殊監(jiān)管方式進口紙漿占比為15%—20%,邊境小額貿易進口紙漿占比不超過5%。紙漿進出口經營企業(yè)則以外商投資企業(yè)為主導,但是國有企業(yè)進口大幅增長,外商投資企業(yè)進口紙漿占比50%左右,而民營企業(yè)、國有企業(yè)進口紙漿占比分別為25%左右。 千言萬紙生百態(tài) (紙漿消費) 紙制品主要分為文化用紙、包裝用紙、生活用紙以及特種紙。 文化用紙包括涂布印刷紙、未涂布印刷書寫紙、新聞紙等。其中涂布印刷紙主要以銅版紙為主;未涂布印刷書寫紙包括膠版紙、書寫紙、輕型紙、靜電復印紙等。 包裝用紙包括箱板紙、瓦楞紙、白卡紙、白板紙等。 生活用紙包括衛(wèi)生紙、面巾紙、手帕紙、餐巾紙、廚房紙巾、紙尿褲等。 特種紙按產量來看,主要包括特種包裝紙(食品、醫(yī)用包裝紙),裝飾原紙,無碳復寫紙,熱敏紙等。 所以,從日常使用的印刷書寫用紙,吃飯用到的餐巾紙、手帕紙,到包裝裝飾所用的特種紙,真的是“一紙在手,天下我有”! 從生產量和消費量來看,中國的紙產品體量可謂是“稱霸”世界。國家統(tǒng)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全行業(yè)主營業(yè)務收入累計完成15203億元,同比增長3.51%。2017年中國紙及紙板生產量11130萬噸,同比增長2.53%;總消費量10897萬噸,同比增長4.59%,人均年消費量為78千克(13.9 億人)。2007—2017年,紙及紙板生產量年均增長率3.77%,消費量年均增長率3.59%。2017年中國紙制品生產量6801萬噸,同比減少5.41%;消費量6513萬噸,同比減少5.76%。2007—2017年,紙制品生產量年均增長率8.77%,消費量年均增長率9.00%。 2017年中國生產量及消費量增幅較大的紙制品主要包括生活用紙、箱板紙和特種紙。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用紙生產量和消費量分別增長4.35%和 4.22%。受電子媒體和無紙化辦公趨勢的沖擊,新聞紙的生產及消費量有較大幅度減少。 “三都”一賦洛紙貴 (紙漿價格影響因素) 1700多年前,西晉文學家左思著《三都賦》:“思摹二京而賦三都,其山川城邑則稽之地圖,其鳥獸草木則驗之方志。風謠歌舞,各附其俗;魁梧長者,莫非其舊。”《三都賦》既成,京城民眾競相傳抄,造成紙張供不應求,一時洛陽紙貴。 紙價上漲表面上是因為左思的一篇文章,但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人們對紙產品的供給與需求產生了擾動因素,從而影響市場價格。造成紙價波動的影響因素不止這一個,許多因素都可以從供給端和需求端對紙產品價格產生影響。 木漿的供給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分析。 首先是生產成本方面。木漿基本上是木材廠的副產品,其主要原料以木材邊角料為主,中短期內主要原料不用當成生產成本的主要因素來考慮,木漿的成本更多在人工成本、輔助原料以及燃料動力等方面。 其次是木漿的庫存。一般情況下,全球生產商漂針漿和漂闊漿平均庫存天數分別為30天和40天。2018年9月,全球生產商漂針漿和漂闊漿庫存天數分別為33天和41天。 再次是產能和產量,需要關注計劃內外產能的新增、關停和轉換情況。意外停產將使得實際產量遠小于最大產能。 最后是木漿的進口方面。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木漿進口國,木漿進口依賴度高。因此,中國紙漿存在政治風險(出口國政治穩(wěn)定性等),貿易風險(貿易開放程度、匯率波動等),運輸風險(運輸距離、運輸方式)等諸多風險。 木漿的需求主要由下游技術和產業(yè)發(fā)展、季節(jié)、產品儲備、產品特性以及國家政策和宏觀經濟形勢共同決定。2017年全球漂針漿總需求量約2572萬噸,中國漂針漿消費量為815萬噸。 行業(yè)下游消費包括文化用紙消費、包裝用紙消費、生活用紙消費三個方面。其中文化用紙主要下游是印刷行業(yè),例如印刷發(fā)行書籍課本和雜志報紙等;包裝用紙的主要下游是各行業(yè)產成品的包裝需求和快遞物流,快遞物流一般春節(jié)月份低,隨后逐月上升,在年末達到當年最高值;生活用紙已經接近最終消費品。 在宏觀層面,造紙行業(yè)被稱為社會和經濟的晴雨表,造紙行業(yè)反映經濟周期和經濟發(fā)展。此外,國際形勢、行業(yè)政策和技術升級也會對造紙行業(yè)產生一定的影響(見下圖)。 圖 紙漿價格供需分析 良紙佳 “期”赴“約”至 (紙漿合約概覽) 2018年11月27日,上海期貨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紙漿期貨。交易標的為漂白硫酸鹽針葉木漿,簡稱漂針漿,英文縮寫NBKP。它是以針葉木為原料,采用硫酸鹽法蒸煮、漂白后制得的一種化學紙漿。漂針漿是“紙漿之王”,是商品紙漿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根據不同的針葉樹、蒸煮漂白工藝和操作條件,幾乎可以生產所有的紙種。 紙漿期貨的上市旨在提高漂針漿價格發(fā)現及國際議價能力,為行業(yè)提供價格發(fā)現和套期保值工具,從而支持造紙行業(yè)穩(wěn)步健康發(fā)展(見下表)。 表 上海期貨交易所漂白硫酸鹽針葉木漿期貨合約 責任編輯:七禾編輯 |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凡是注明“來源:七禾網”的文章均為七禾網 www.levitate-skate.com版權所有,相關網站或媒體若要轉載須經七禾網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處。若本網站相關內容涉及到其他媒體或公司的版權,請聯(lián)系0571-88212938,我們將及時調整或刪除。
七禾研究中心負責人:翁建平
電話: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負責人:相升澳
電話: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產業(yè)中心負責人:洪周璐
電話:15179330356
七禾財富管理中心
電話:13732204374(微信同號)
電話:18657157586(微信同號)
![]() 七禾網 | ![]() 沈良宏觀 | ![]() 七禾調研 | ![]() 價值投資君 | ![]() 七禾網APP安卓&鴻蒙 | ![]() 七禾網APP蘋果 | ![]() 七禾網投顧平臺 | ![]() 傅海棠自媒體 | ![]() 沈良自媒體 |
? 七禾網 浙ICP備09012462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10119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浙B2-20110481]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浙字第0563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