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紅與綠 ,作者紅與綠出品
紅與綠是專注于終身投資與終身學習的社群,是分享與成長并重的圈子,是機構投資者和高凈值個人交流市場觀點、投資理念、心路歷程、研究發(fā)現(xiàn)的平臺。 歡迎關心資本市場的朋友們關注與加入!讓我們在紅與綠相識相聚,分享、成長、收獲,共創(chuàng)美好未來!
作者丨紅與綠
來源丨紅與綠
美國喜馬拉雅資本創(chuàng)始人,真正的價值投資理念的踐行者,目前管理50億美元資產(chǎn),查理·芒格家族資產(chǎn)的主要管理者,曾被外界盛傳為巴菲特繼承人。2008年推薦巴菲特入股比亞迪,使伯克希爾·哈撒韋 獲得高達12億美元的回報。
股市從一開始就有兩類人,分別是投資者與投機者,投資者預測公司本身的表現(xiàn),投機者預測股市其他投機者的行為。投資是正向概念,投機是零和概念,零和輸是相等的,以零和概念介入股票市場的結果是零,所有投機的累計結果凈值為零。
投資和投機對社會的影響不同:投資者會讓社會全要素走入正向循環(huán),促使社會經(jīng)濟進入復利增長的狀態(tài),而投機最終是歸零的、對社會沒有幫助的。投資者的方法很簡潔,投機者的理論多且復雜。價值投資的出發(fā)點是分享上市公司長期的業(yè)績增長,長期能夠?qū)崿F(xiàn)各個參與方的共贏;而投機主要是跟其他市場參與方博弈,在股價的波動中,努力實現(xiàn)低買高賣(俗稱割韭菜)。
我們的資本市場存在很大的根基,在征收無知稅,大部分人在市場中活下去是靠信息剝削。李錄認為,時間一旦拉長到一個人一生的長度,他只看到像巴菲特這樣的價值投資者獲取了好的回報,大多數(shù)投機者的收益記錄都不可持續(xù)。弄清楚投資人和投機人很重要,我們要遠離投機人,因為投機沒有長期的業(yè)績,做不大,凡是有長期業(yè)績的,都是投資人。
1、如何做基本面分析:
李錄以自己為例,講了他是如何進入這個行業(yè)的:其實是誤打誤撞,李錄的數(shù)理化基礎好,當時研究巴菲特,從理論到實踐,找有安全邊際的東西。李錄只看賬目凈資產(chǎn),比較價格,投賬面上資產(chǎn)是市值的一倍的公司。如果只去學習從來不做,那么這件事就很難跟自己有關系,而如果研究后買了,那么以后就會興趣大增。他舉例說,在喜馬拉雅,他們在研究一個公司時,一定要去搞清楚,未來十年,這個公司最差的情況可能是什么樣的。另外,如何確認自己真的懂了呢?李錄推薦了一個方法,就是找你周圍最有見解的、同時跟你持有相反觀點的人,只有你發(fā)現(xiàn)自己認識的比他更有可能正確的時候,你才能確信自己的看法。李錄買了股票以后天天看買的公司,覺得這是我的公司,我要看它天天在做什么。他借此談到股票的所有權是心理學概念,理論上的紙上談兵真的沒用,需要對生意本身有興趣,主要是earning power。他甚至會和投的公司保安談兩個小時,把自己投資的公司看成自己孩子一樣看待。有足夠大的安全邊際的時候才敢買,因為我們對未來的預測是有限的,因此需要選擇特別便宜的機會。
李錄研究過cable、telephone公司,研究紐約附近可以去的小公司,有兩家同質(zhì)競爭的加油站,一家是顧客多的加油站,管理者印度移民家庭,以此為生,只要有客人來,就會給客人遞水,小孩子有時間還會給汽車打掃;另一家是雇傭的白人員工,客流量比上一家至少差三倍(李先生特意呆幾小時觀察客流量)。因此注重公司是怎么管理的,優(yōu)勢是什么,哪些優(yōu)勢可持續(xù)很重要。李錄從小公司到大公司一步步的做感興趣的研究,這個行業(yè),使他的知識、見識、判斷力復合型增長。
李錄也在不斷做減法,實際的情況是,我們很多人都在不斷做加法。常見的原因,一個是欲望過高,恨不得所有的錢都讓自己賺到;另一個是壓力過大,特別是很多面臨短期考核的金融從業(yè)者,在壓力的推動下不斷去捕捉各種短期的機會。我們要確保在你能力范圍之內(nèi)屬于你的機會一定要把握住,一旦了解自己之后可以慢慢等待,也可以選最小的可以抓住的機會,投資投的是確定性。
2、個人經(jīng)驗的普遍意義:
①我們投資的是自己真正了解的東西,只要存在安全邊際,其他不懂也沒關系;
②要從所有者的角度看生意,這樣對生意的感覺就和旁觀者的角度是不一樣的。我會跟研究員說,假設有一個uncle去世贈予你一筆大財產(chǎn)(公司),但你不懂這個公司是怎么運營的,你要去開董事會,你要像這樣思考投資公司。
③知識是慢慢積累的,特別需要對知識誠實的態(tài)度。(因為人很難做到客觀,理性,愿意相信對我們有利的事情)。
④知識的積累和復利增長是類似的,讓你的興趣、機會主導你,這些興趣和機會本身會帶著你不斷往前走。每個人的能力圈是不一樣的。你要投的東西不會太多,把每一件事搞懂需要很多時間。要賺錢不在于了解的東西多,在于了解的東西是否正確,是否適合你。需要克服天生的心理傾向和誤區(qū)。
1、我們是獨立的人,價值尺度是內(nèi)在尺度,不是外在尺度,追求內(nèi)在的獨立性,不要在乎別人的評價。
2、我們需要客觀理性,不因持倉決定觀點,保證情緒對我們的影響最小。投資人既要不帶情緒的客觀分析各種各樣的問題、判斷以后的事情,也需要不斷的學習。
3、極度耐心又非常果決,在沒有機會的時候可以什么都不做,在有機會的時候非常果斷。芒格先生看雜志《Barron’s》,四五年只發(fā)現(xiàn)一次機會,但還是堅持每期都看。
4、對商業(yè)極度有興趣,有金錢意識。以芒格先生為例,平常沒事了就老琢磨這個東西為什么賺錢。
5、相對于智商和學歷而言,李錄認為這些特征更為重要,這里面有的是天生的,有的是后天培養(yǎng)的,同時具備的話容易成為特別出色的投資人。
做投資有點像打高爾夫,前一桿和后一桿的水平的發(fā)揮不太一樣,需要了解自己的盲點(比如像打高爾夫、橋牌這些東西能幫助增加該方面的修養(yǎng))。如果確實不擅長做,就找擅長的人做這樣的事,一定要找自己既擅長又喜歡的事情。
1、cash至少比投機強。
2、選擇能代表經(jīng)濟發(fā)展的指數(shù),長期投資。
3、找到優(yōu)秀的價值投資人=品行+對自己的專業(yè)有一定深度的了解+能力圈+年齡不是特別老,確保可以長期持有。
4、個人投資者最忌諱的是被各種自己不熟悉的機會誘惑,不如選擇看起來收益率不高,但是持續(xù)性強的投資機會,長期投資,相信復利的力量。有時離金融圈、一線城市越遠越有幫助,可以遠離一些干擾的雜音。
5、最有可能成為復利的是知識、經(jīng)驗,但如果學習方法不當也可能知識老化,因此要理解復利的魔力,取得復利有多難,只要遇到產(chǎn)生復利的機會,一定不要錯過。
6、價值投資也是一種信念,不愿意剝削,不愿意零和,價值投資者是基本面投資人比較挑剔的一類,對安全邊際要求地比較高。
7、對于懂的東西,要在相當長的時間預測正確的事,不懂的事不做。
8、李錄還談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投資管理人如何面對壓力。他的經(jīng)驗是,從開始就不要把自己放在過大的壓力下。他當時在芒格的建議下,關閉了老基金,成立了新基金,從最開始的200萬美金,做到100多億美金,整個過程用了20年。李錄反復強調(diào),要讓自己處于一個“無壓力”的狀態(tài)。
1. 作為已經(jīng)在賣方市場從事十多年的人士,如何轉(zhuǎn)型做價值投資
做好心理調(diào)節(jié),知識還是有用的,但組織知識的思維結構會發(fā)生微妙的變化,注意這些重要的變化。
2. 有沒有見過做價值投資的年輕人失敗了,為什么失敗
一個人能堅持把這件事做好,最重要的是興趣,容易成功的還是興趣和能力的結合點。
3. 怎么確定自己懂和不懂,真的懂和不懂有沒有客觀的標準
懂意味著你了解這個公司十年以后最壞是什么樣。這個問題最難的是人的傾向,芒格有自己的觀點必須找到比他更懂的人接納這個觀點嗎?
4. 價值投資的學習方法
用自己的興趣引導,用科學方法(科學知識)緩慢積累,會比其他人更有效率學習一件事(別人已經(jīng)滿足你還在問)
5、哪些要素是企業(yè)最主要的護城河來源
(1) 看時間多長:時間長,行業(yè)本身的特性是最有效的護城河;時間短,人的優(yōu)勢更明顯。
(2) 優(yōu)秀的行業(yè)資本回報會高于競爭者
6、您看重的企業(yè)家有什么特點
可以了解這個人為什么創(chuàng)立這樣一家公司會成功。不能割裂只看人或只看企業(yè),有可能各方面條件非常好的人去做企業(yè),卻經(jīng)營不良。
7、畢業(yè)后是否需要先去機構走第一步,要師傅引導
有些人在別人指導下確實會學地快一點,價值投資人很少(賣方老想把自己打扮地更漂亮,每次講會強化這部分內(nèi)容),因此這樣的機會非常少,而且特別優(yōu)秀的投資人不怎么需要顧問,最好的辦法還是得自學,但可以和價值投資者多交流。
第一選擇給你尊敬的人工作,找到敬佩的人,保持關系。
這個學問是一個實踐的學問、孤獨的學問,討論一多就容易丟掉客觀性。
8、芒格先生的價值投資理念怎么形成
想了解世界怎么work,什么work 什么doesn’t work,并愿意從實踐的角度理解,源自他小時的興趣,很多觀念從他做投資之前就形成。他對特別優(yōu)秀的公司有興趣,早期跟格林厄姆學習了兩年多,格林厄姆形成理論在經(jīng)濟大危機時代(1929),格林厄姆29年前比較失敗,一直做到50年。巴菲特開始做的時候是50年代末期,那些優(yōu)秀的企業(yè)真正發(fā)揮了威力。保留了很強的估值和對安全邊際的要求。
9. 從價值投資角度關于家庭、個人健康的理解
投資是一個長期的事情,巴菲特職業(yè)生涯將近60年(很長壽),最主要的是干自己喜歡干的事,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有顆平常心。巴菲特每年還是固定工資,并沒有收取資金管理費(這樣有時對資金的管理可以自己說了算不太受其他人的干擾),把生活安排地很好,平常、可持續(xù)(在沒有壓力的情況判斷自己的知識是否有累進的增長。),待人友善但躲開不喜歡的人,住在奧巴哈。做什么事采取多贏的方式。
芒格:讓自己配上自己聰明的太太。
復利的增長,短短四十年天翻地覆,不用跟人比。
雙贏、黃金法則:不要push 自己,年輕的時候容易著急,活出自己的生活,快即是慢。
中國的問題:沒有完全實行注冊制、退市政策,股市不能完全(公平地)反映經(jīng)濟本身的情況,制造出口到消費為主,間接金融到直接金融,市場作用越來越大,監(jiān)管不力。
美國:股指越來越高,自身帶正循環(huán)和負循環(huán)。
小結(來自:賈鵬,銀華基金):
在長達5個多小時的交流中,李錄談到了很多問題,包括他的工作和生活經(jīng)歷。他強烈的引導聽眾,在投資上要做價值觀正確的事情,聽眾又大多是理念一致人,以致于一個看著應該是討論賺錢的會場,彌漫出一股理想主義的氛圍。剛好當天晚上北京下了初雪,我看到好幾個參加的人,在朋友圈都表達了類似的激動和興奮的情緒。
李錄和芒格一樣,描繪出了一個共同的成功模式。芒格不斷講,他對世界怎么運轉(zhuǎn)非常感興趣。李錄也反復強調(diào)他對過清楚企業(yè)經(jīng)營的興趣。他們傾其一生,不斷琢磨,不斷探究價值創(chuàng)造的規(guī)律,并且非常知行合一的,按照自己的認知去進行實踐,實現(xiàn)了個人巨大的財富增值和生活幸福,更對社會產(chǎn)生了非常積極的貢獻。這真是一種非常牛叉的人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