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還在上大學的我,一次偶然的機會,接過了媽媽的股票賬戶,就這么機緣巧合地開啟了自己的投資之路。進入交易世界的第一步,就與衍生品結了緣,那時剛看過兩本套利的書,就滿懷信心地開始了自己的實踐,第一次是封閉基金套利,因為沒有考慮封轉開時市場的下跌,沒有留出足夠的安全邊際,導致第一次實踐失敗。但隨后,生澀地參與了鞍鋼吸收合并攀鋼的鋼釩權證套利,算是打了一次勝仗。于是,年底結算下來,在大熊市里還賺了錢,不由得沾沾自喜,自此以投資天才自居。這也直接導致了之后這幾年我一直處于虧損的狀態(tài),這一次的經歷我也算是第一次和期權打了招呼。
發(fā)現一匹咬住黑天鵝的狼
大學畢業(yè)后從券商到期貨公司再到私募,從股票到期指到商品,干過交易員,做過研究。在虧損——了解市場——認識自己的循環(huán)中兜兜轉轉,漸漸形成了自己的投資風格,也確立了熟悉的投資范圍,N年磨一劍,告別了當初暗無天日的虧貨生活。2017年,職業(yè)有了小小的插曲,在一級市場幫忙做了些事,也給了我一段時間思考未來的路。這些年來,以套利進入市場,卻逐步轉向了高波動交易,但套利的生澀經歷讓我對工具的力量建立了基本的概念,后來對分級基金、可轉債等工具保持了一定程度的使用。當時50ETF期權已經出現了一段時間,而自己卻一直沒有時間關注,對于期權的認知還停留在權證階段,處于好奇突然覺得想去學一學期權。上網一搜,在一堆臺灣人的廣告中,看到了一個題目很有意思的訪談:一匹咬住黑天鵝的狼。
黑天鵝這三個字對我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我也算是塔勒布的粉。在過去的交易經歷里,我的價值觀也在逐步的改變,后來看到兩個人寫的東西,就像碰見了自己的老師一樣,一個是索羅斯、一個是塔勒布。我自己摸索出了兩個人理念的1.0版本,再看他們的東西,感覺自己領悟的就是殘缺版,還是好好在人家這補補課吧,對于他們的東西,由于天然的認同,倒是比較好吸收,這兩個人的理念對于我交易體系的形成起到了基石的作用。由于這個緣分,我點進去看了看那篇文章,看過之后,十分過癮,相比于一堆講蒼白理念的臺灣人,這是個純正的老司機呀,還是中科大少年班的(暗暗膜拜一分鐘),自此我記住了這個叫管大宇的人。
于是我又去搜,把能找到的所有關于管大宇老師的幾篇文章都看了一遍,還是不過癮,無意中看到一個鏈接,6月有培訓,當時想都沒想就把款打了過去。長時間的交易生涯讓我明白,與其自己看書學理論,還不如找個明白人學兩天,理論是很多的,但實戰(zhàn)中關鍵的點并沒有那么多,我需要找個老司機幫助我快速建立概念。
6月的上海還是蠻熱的,但擋不住我求知的熱情。兩天的課程過得很快,也很愉快,跟老司機快速學到了期權的一些要點(這些可能在理論書里要講個30-40萬字),而且還玩了交易員紙牌游戲。雖然第一次玩,但第一局利用很多人不熟悉規(guī)則成交了兩個優(yōu)勢報價,很開心,這是本能的找bug意識,也是這么多年以來積累形成的習慣。在管大的整個講課過程中,他的很多理念,我都是有共鳴的,比如對修煉人性解決交易問題的不認可,比如重視基本功——扎馬步。很多東西,一些新手聽到了也許覺得有道理,但是其實他們并不懂,只有一路磕磕絆絆殺出來的老兵才會有共鳴,覺得有道理——懂——能做到,這中間隔著兩個深深的鴻溝。
學完了,就該練了,模擬盤是沒意義的,拿個實盤小帳戶開始找坑吧。作為老交易員,已經沒有了新手學到新東西的那種馬上就要登上人生巔峰的興奮,學到新東西,就意味著要交學費了,只不過可以讓學費少一點。因為我原來做過期指交易,對指數比較熟悉,就專注做50ETF期權,在學習階段,less is more。
然后第一個月,呵呵呵,虧錢了……還是對Theta損耗太掉以輕心了,也沒有太重視IV的水平和結構,再加上理解淺薄,完全采取買方策略。隨著時間推移,漸漸加入了賣方的策略,也翻看了過往的一些數據,嗯,小帳戶的凈值回撤悄悄停止了。兩個月5%的回撤,默默地給自己的雞賊點了個贊。
但爬坑的過程也比較慢,從買方策略為主變成賣方策略為主了,看來人還是喜歡不斷占小便宜呀,吃Theta上癮了,錯失了一些高波動機會,沒關系,不賠錢了就好,慢慢調整。中間管大不斷在群里給大家答疑,還組織了線下聚會,收獲頗豐。到了2018年2月,終于打平了,并迎來了第一個轉折。
期權的神奇魔力,刷新了老交易員的三觀!
2月初,超預期的暴跌出現,3天的暴跌竟然讓許多期權產品直接清了盤,也在2月9號給我們跌出了一個機會,指數暴跌時因為IV暴增,2月call竟然不下跌??!當時理論上的到期時間是被高估的,中間還有春節(jié)假期,一個絕佳的交易點出現了。出于交易員的本能,我直接賣了一堆,比之前任何一次出手都重,收益的分布是非均衡的,少量的機會貢獻了大多數的最終收益,作為老兵,這個戰(zhàn)機決不能放過。
果然,第二天call就跌得十分歡騰(emm,心疼昨天的交易對手一分鐘)。豐厚的IV+Theta大餐之后,凈值上了一個臺階……之后隨著對期權理解的深入(馬步扎了半年多),逐步摸索出了適合我的方式,就是我原有交易策略在期權里的延伸。利用原來期指積累的對指數的敏感度,在某些契機用期權加工成我想要的風險回報組合,于是在我眼里逐步沒有了牛市價差、熊市價差、比例價差,我自由的根據我的需要去搭配,搭配完了之后才發(fā)現自己組合出了一個經典組合。恩,這也就是期權的魔力!它讓交易變得立體,不是原來的倉位風控、不是原來的杠桿雙刃劍,我可以根據我的觀點,利用期權的希臘字母,僅僅承擔我想要的風險,這是個全新的世界,刷新了我對工具力量的認知。
很快又有了實踐機會,來到三月,對指數的判斷是大漲的概率極小,下跌的概率中性偏大,怎么辦?賣期權吃Theta?恩,call可以,但是put不能托大,2月初那些賣put把自己賣死的同志們還尸骨未寒呢。突然靈光一現,這個位置推演起來緩跌和震蕩的概率偏大,大跌概率偏小,大漲概率極小,那么我何不也咬住黑天鵝的脖子呢?于是我賣了上方高價位的call,買了下方低價位的put,做了一個奇異的合成現貨,其實相當于用call彌補了put的Theta損耗。這種配置,與我的觀點是緊密結合的,我愿意承擔大幅上漲的風險,如果震蕩,我會小賺,緩跌就一般賺,突然大跌,那就哈哈哈哈!(恩,做了交易之后經常唯恐天下不亂,這樣不好……)閑話不多說,就是干!
Emm,現在我也慢慢積累起一些看跌的頭寸了,也到了我對自己定的倉位風控,市場顯示出了疲態(tài),但是沒有暴跌的跡象啊,算了,壞事不來就不來吧。結果周四晚上,特朗普出幺蛾子了,貿易戰(zhàn)……黑、黑天鵝!
于是,美滋滋的陸續(xù)平倉了……
小賬戶第一階段凈值大概1.2X吧,雖然錢賺的不算很多,但是讓我加深了對期權的理解,也為我打開了一個新的世界,期權在中國還很稚嫩,對比美國的衍生品市場,我們的路還很長,新事物中總是蘊含著巨大的機會,從前只是聽著別人的財富故事,而這次,我們有沒有機會成為主角呢?
管大宇老師將于6月23日在杭州為投資者進行新一期的期權高勝率實戰(zhàn)策略深度培訓會,感興趣參與的可【點擊查看詳情】
點擊查看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