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港股漲勢較好,截至11月30日,累計漲幅達3.30%,當月恒生指數已突破30087點,再創(chuàng)新高。2017年以來,港股上漲32.62%,領跑全球。面對12月的美國加息、歐盟會議、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未來港股的漲勢是否能夠延續(xù)? 大盤股帶動港股上漲,慢牛格局仍不變 1.回顧:11月港股漲勢較好,大盤股帶動港股上漲 港股11月漲3.30%,保持年初以來領先趨勢不變。截至11月30日,恒生指數11月累計漲幅達3.30%,僅落后于道瓊斯工業(yè)指數(上漲3.83%),領先日經225(上漲3.24%)、標普500(上漲2.81%)、納斯達克指數(上漲2.17%),歐洲股集體下跌,德國DAX(下跌-1.55%)、富時100(下跌-2.22%)、韓國綜合指數(下跌-1.86%)、法國CAC40(下跌-2.37%)、上證綜指(下跌-2.24%)。行業(yè)層面來看,恒生綜合行業(yè)多數上漲,11月資訊科技業(yè)領漲,漲幅為11.02%,主要由大盤股帶動,當月騰訊控股漲13.78%,市值超過四萬億港元,其他科技大盤上漲也較多如瑞聲科技(11月漲9.45%);原材料業(yè)領跌,跌幅為-4.41%。2017年以來,恒生指數領跑全球,上漲32.62%,跑贏納斯達克指數(上漲27.69%)、道瓊斯工業(yè)指數(上漲22.82%)、韓國綜合指數(上漲22.20%)、日經225(上漲18.89%)、標普500指數(上漲18.26%)、德國DAX(上漲13.44%)、法國CAC40指數(上漲10.50%)、上證綜合指數(上漲6.88%)和富時100(上漲2.57%)。 大盤股帶動港股上漲。11月港股擺脫全球經濟動蕩帶來的震蕩,全面上漲,恒生指數由10月31日的28245點上升至11月30日的29177點,11月漲3.30%,11月22日一度沖破30199點,再創(chuàng)新高。當月上漲主要由大盤股帶動。恒生綜合指數上漲2.23%,其中恒生大型股(市值占比前61.57%的105個成分股)漲3.15%,中型股跌-1.47%,小型股跌-0.88%。11月港股大盤股走勢較好,全部港股漲幅均值為-1.26%,中位數為-2.84%。市值前109家(市值占比80%)平均漲0.85%,權重股帶動港股上漲。上漲主要由盈利支撐,根據中報盈利測算,預計市值前109家中報凈利潤同比增19.43%,較2016年市值前80%的公司平均上漲36.37個百分點,市值后2014家個股中報凈利潤同比增14.22%,較上年上漲16.76個百分點。從2017年以來看,恒生綜指漲34.45%,大型股漲36.50%,中型股漲29.94%,小型股漲14.85%。全部港股漲幅平均值為12.95%,中位數為0%,權重股帶動大盤上漲。行業(yè)層面看,資訊科技業(yè)11月出現2017年以來最大漲幅(漲11.02%),資訊科技業(yè)全部個股漲幅均值為2.25%,中位數為0.22%,上漲主要由權重股如騰訊控股帶動(上漲13.78%,市值占全部資訊科技業(yè)股票79.20%)。 2.中國經濟穩(wěn)健,南下資金增加 中國10月經濟穩(wěn)健,南下資金持續(xù)增加。國家統計局公布的10月PMI和工業(yè)增加值同比增速相較去年同期有所增長。其中10月PMI為51.6%(10月30日公布),較去年同期51.2%增長0.4個百分點;10月工業(yè)增加值同比增長6.2%(11月14日公布),較去年同期增長0.1個百分點。港股中大陸企業(yè)比重很大,港股走勢受大陸經濟形勢影響明顯,大陸宏觀經濟穩(wěn)健支撐港股慢牛行情持續(xù)。同時截至30日,11月凈南下資金累計增加394.6億元,為2017年以來單月最高水平,凈南下資金加速增加。11月以來,金融業(yè)凈南下資金164.13億港元(占比55%),資訊科技業(yè)凈南下資金109.85億港元(占比37%),二者凈南下資金流入較多,支撐11月較高漲幅。從個股角度看,11月份流入資金最多的是騰訊控股,累計凈流入75.71億港元。 關注全球重要事件,警惕短期動蕩。上證綜指11月跌2.24%,11月23日跌幅達2.3%,延續(xù)10月底以來的市場調整,由于處于業(yè)績空窗期,國債利率上行,伴隨機構交易行為擾動,引發(fā)階段性的回調,當日恒生指數下跌1.53%。我國將于12月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繼續(xù)跟蹤政策面動向。全球來看,歐股表現不佳,主要由于盈利不支撐以及歐洲利率整體上行資金緊縮帶來短期震蕩。關注12月幾大重要事件,美12月加息預期強烈,據CME集團的FedWatch顯示,美聯儲12月加息概率為100%(基于30天聯邦基金期貨定價數據),可能存在資金面縮緊帶來的短期市場波動,激發(fā)全球避險情緒。英國同時面臨12月的歐盟會議,脫歐協定具體結果的不確定性可能帶來進一步動蕩。港股基本面強勁支撐與低估值的上升動力仍未改變,但應警惕市場可能出現的短期動蕩。 3.投資策略:低估值與強勁業(yè)績驅動港股慢牛繼續(xù) 中報與三季報表現靚麗,低估值和強勁業(yè)績驅動港股慢牛繼續(xù)。港股只對中報和年報有公布要求,而季報可自愿披露,盈利面結合港股中報和三季報進行分析。截至11月30日,根據已披露中報的2008家企業(yè)測算,2017年港股中報凈利潤同比增速16.90%,比上年中報提升27.90個百分點。截至11月30日,全部2123個港股中有384家公司披露了三季報,披露率達17.88%,披露公司總市值占全部港股總市值57.07%。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速12.52%,較上年三季報提升17.16個百分點,盈利增長總體比較強勁。從估值來看,截至11月30日,恒生指數PE(TTM)為12.7倍。橫向對比全球,港股的PE(TTM)最低,港股仍是價值洼地,其低估值核心優(yōu)勢依舊。低估值與高盈利支撐港股慢牛繼續(xù)前行,港股持續(xù)上漲可期。 年初以來資訊科技業(yè)領漲,電訊業(yè)、能源業(yè)和金融業(yè)值得持續(xù)關注。2017年年初以來,各恒生綜和行業(yè)指數全部上漲,其中資訊科技業(yè)漲幅達89.7%,地產建筑業(yè)漲43.6%,消費品制造業(yè)年初以來漲41.1%,金融業(yè)漲28.0%,上漲主要由盈利帶動,資訊科技業(yè)中報ROE(年化)居首位(20.9%)。從中報預測2017年全年凈利潤同比增速和當前PE(TTM)的匹配度來看,能源業(yè)、原材料業(yè)、工業(yè)、電訊業(yè)匹配度較好,其預測凈利潤同比增速/當前PE(TTM)分別為194.1%/15.9倍、55.6%/19.0 倍、19.7%/15.7 倍、4.4%/14.4倍。從2017年中報ROE(年化)和當前PB(MRQ)的匹配度來看,金融業(yè)、地產建筑業(yè)、消費品制造業(yè)、公共事業(yè)、電訊業(yè)匹配度較好,其2017年中報ROE(年化)/當前PB(MRQ)分別為6.5%/1.0倍、4.41%/0.9倍、5.69%/2.4倍、4.58%/1.5倍、4.96%/1.3倍。綜合盈利估值匹配度,電訊業(yè)、能源業(yè)和金融業(yè)值得持續(xù)關注。 責任編輯:七禾編輯 |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凡是注明“來源:七禾網”的文章均為七禾網 www.levitate-skate.com版權所有,相關網站或媒體若要轉載須經七禾網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處。若本網站相關內容涉及到其他媒體或公司的版權,請聯系0571-88212938,我們將及時調整或刪除。
七禾研究中心負責人:翁建平
電話: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負責人:相升澳
電話: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產業(yè)中心負責人:洪周璐
電話:15179330356
七禾財富管理中心
電話:13732204374(微信同號)
電話:18657157586(微信同號)
![]() 七禾網 | ![]() 沈良宏觀 | ![]() 七禾調研 | ![]() 價值投資君 | ![]() 七禾網APP安卓&鴻蒙 | ![]() 七禾網APP蘋果 | ![]() 七禾網投顧平臺 | ![]() 傅海棠自媒體 | ![]() 沈良自媒體 |
? 七禾網 浙ICP備09012462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10119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浙B2-20110481]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浙字第0563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