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農產品,價格站在火山口上 對個別的工業(yè)品和農產品有些研究。農業(yè)品的問題主要是出在產出上。我先說一下大豆,我對大豆比較了解。(大豆)價格區(qū)間絕對是底部。不管漲跌,定價區(qū)間太低,作為農產品來講,尤其種大豆不賺錢,這很不正常。國外的大豆,成本在800美分,現在芝加哥交易所900美分多一點,地頭的價格更低,它不賺錢。玉米更慘,它的玉米成本是430美分,去年芝加哥跌到300多一點,到地頭上賣260,虧死,不掙錢。 但是在中國,糧價再便宜都不會有這個價。因為這個價,(國家儲備)收不回成本。糧食絕對是低價,只要一出事,翻一倍不成問題,大豆從900多翻到1800也不成問題。(中國)現在雖然有點庫存,但一出現災害,也根本撐不住。(嘉賓徐莉把未來下一輪牛市CRB看多到1600)。下一輪牛市能漲多少,根據我這個做法,看它減產的幅度,要是幅度大,3000都可能。 歷史上,美國大豆在七幾年的時候,從200塊錢當年就漲到1600,翻了8倍。啥情況呢?到了播種季節(jié),天天下雨,種不上。天晴后,種上了,本來就種得晚,又不下雨了……美國是當時全球大豆產量最多的,就這,美國還控制出口,(那年)美國臨時頒布了一個國家法令,禁止大豆出口。那時禁止出口,在美國是犯法的。(農產品價格漲跌)那得看減產的程度,看受什么樣的災了?,F在,農產品減產30%很正常,不要以為這是天方夜譚。增30%、減30%很正常。稍微受點災,產量就減30%,即便看著沒有災害,也可能減30%,這叫天意,有時人是看不出災害的。 大家說這個玉米,連尚主任也說這幾年玉米庫存量很大。連續(xù)這幾年,玉米的單產是有點高,高的有點嚇人。我調查了一下,東北玉米的產量很高,1600斤/畝,這是以前從來沒有的事兒。這一畝的產量頂2011年的兩畝(在2011年,我國玉米的畝產量是700斤)。延續(xù)幾年,可能接下來不會再這樣了,(任何事情)終究有個頭,地力可能也消耗的差不多了,攢的那個勁也用完了。在概率上講是有這個可能的,這是必然的。去年,北半球農產品的產量(包括玉米、棉花、大豆)基本上都是歷史最高的,(這種情況)少有,不可能一直持續(xù)。我是農民,我對農產品很理解……包括白糖,美國都跌到12以下了。 據我了解,全球產糧食的地方,沒有一個地方是不賠錢的。整個來說,農產品不掙錢。我感覺,做農產品,還是要隨時關注種植面積變化和天氣的變化。一旦出現了問題,再追進去也不晚。(漲了)三個板后,你開始追,也是底部,那價格漲漲,還得翻一倍。農產品就是這樣。 當然,講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甲醇1900的時候,大家嫌價高,不敢抄底,后來漲到2400塊了。但抄底,你又可能抄到天花板,結果價格又下來了。所以說,(抄底是門技術活),得看抄哪一個,就是得在行,能看明白。如果你對一個品種不在行,似懂非懂,這是虧錢的罪魁禍首。這個在行,即便身在本行業(yè)里,也不一定懂行。比如說,我搞了30年棉花,我就是貿易商,我對棉花也不一定懂,也可能是憑感覺。這個在行,包括對本行業(yè)的產業(yè)鏈上要清楚,對成本要清楚,對國家的政策要清楚,爭取宏觀微觀都要考慮。 2.工業(yè)品看需求 工業(yè)品就不同,工業(yè)品與農產品有本質區(qū)別。我就有一句話,“工業(yè)品看需求,農產品看供應”。農產品的問題主要是出在產出上,工業(yè)品不是出在產出上。我認為,現在(企業(yè))工業(yè)品面臨的問題是需求不足。但現在的主流觀點都認為企業(yè)面臨的問題是產能過剩。我的理解可能跟主流觀點相左。(我覺得)產能一點都不過剩,是需求不好。咱們說破產,我認為(企業(yè))越破產越沒有需求,而且破產后,人們沒有了收入,更沒錢消費了,價格就越發(fā)漲不動,因為沒有需求。所以工業(yè)品必須得從需求上來講。需求起來,大家都賺錢了,吃喝玩樂,買東西,都消費得起。價格一跌,都沒錢了,都玩不起了。 所以說,現在國家救市,對企業(yè)(工業(yè)品)實行減稅降賦。我就有看法。(國家)做反了,讓企業(yè)死得更快。本來想救企業(yè),給它減稅降賦,結果越降,死得越快。為啥減稅了,還死得更快了?給你減了,給我也減了,等于沒減。大家繼續(xù)降價,一降價,企業(yè)庫存繼續(xù)跌價,價格一下調,“啪”,掉三板,連庫存也不增加了,企業(yè)產值也下降。完了,把企業(yè)害死了,你還不如漲5塊呢。漲部分錢,別降價,你越漲一下,它的庫存還能跟著增值,大家都發(fā)財了。反了,政府這個做法本來是好心,反而把企業(yè)害死了。這種做法是不對滴。 3.國家在印股票 所以現在,國家也想出一個辦法來。現在工業(yè)品跌的確實慘。但現在跟2008年不同的地方就是股市。2008年是印了4萬億,就是發(fā)錢,這也只是個概念,不要以為只是發(fā)了4萬億?,F在是印股票,實際上是一樣的,是印錢。這個股票的上漲,出來的錢多,還是當年的4萬億出來的多,需要好好考慮一下。當年經濟是靠4萬億拉起來,現在看,國家是想靠股市把經濟拉起來,拉需求。股市大幅上漲,20萬億的市值,現在變成40萬億,這就多出20萬億,比人民幣降準降息還厲害。這就等于不到一年的時間,中國錢多了20萬億。這還不算新開戶的(股票賬戶)。 現在股市上漲,開戶的人排隊,存款轉移到股市,這意味著什么呢?你本來有1000萬存在銀行,這是銀行存款?,F在我不把這1000萬存銀行了,我把它拿出來去開戶做股票。這個1000萬就變成了2000萬。為啥?在股市一開戶,錢還得在銀行,它又干什么去了,它也投到股票里了,在股市里也多了1000萬,大家炒來炒去,還不包括升值。最近有多少開戶的,進來多少資金,就等于在股市上印了多少錢。 (現在)股市是大牛市,明顯是國家政策主導的。如果繼續(xù)往上漲,商品貴了,中國的經濟垮不了,中國的企業(yè)也破不了產,破產是個別的,破產也能活。因為有錢了嘛。如果股票漲上去了,商品的牛市也為期不遠了。當然現在還在下跌,大家都還有這個默契,還會繼續(xù)跌。剛才劉總(劉福厚)講,很多鄂爾多斯的煤礦都關了,一噸煤(挖出來)運到港口就賠40~50塊。這不是常態(tài),這是“兔子的尾巴——長不了”。這就是供求關系與價格關系。 4.你說白糖要放開進口,那汽車,房子為什么不放開進口? 我對市場的理解,像白糖,國內國外是兩個品種,這都是市場。很多人說,國外有跌,中國就不能漲,中國不是市場化。我不這樣看。國內(白糖)市場就是漲,供不應求?。粐馐袌鼍褪沁^剩,供過于求,下跌啊。我理解都是市場化,它只是這兩個品種在不同的區(qū)域,不一樣的供求關系。 我兩次去鄭商所考察了白糖。經過兩個月的考察,我發(fā)現,種甘蔗的農民不賺錢,糖廠都快倒閉了,沒倒閉的也資不抵債了。有人說,“國外的便宜,干嘛要生產,進口不就完了”。這話很白癡!咱得靠國內生產,不能靠進口。國家把這個價差都得歸國家,給(企業(yè))留出200塊錢利潤來,企業(yè)賣去;這個價差的錢再補貼國內的農民種植甘蔗。這個(價差)錢是國民(國家)的錢,不是企業(yè)該賺的錢。 國外那個價,但在國內就值這個價。白糖價格在中國是該漲。中國的進口政策這幾年有問題。你說那個白糖放開進口,那房子怎么不放開進口,汽車怎么不放開進口。在中國,白糖就值8000、10000,不要看美國。在中國,各行各業(yè)就是這個水平。所以說,要正確理解國內、國外價差這個事。不要以為國外便宜,咱就進口。如果國家控制進口,白糖6000真不是問題,國內缺口確實存在。 5.搶錢,膽子要大 我還接過一把菜粕(/豆粕),雖然沒賺什么錢,也沒賠錢,打了個平手,但搞清楚了這個菜粕的價差問題。菜粕是季節(jié)性的,而豆粕不分季節(jié)。菜粕從5月份到9月份一直是旺季,這個時候的菜粕價格相對于豆粕,價差縮小。都是菜粕,最差的是11月份。當時正好我建的是11月份的倉。一年當中,沒有比11月份的菜粕(價格)更差的了。那個時候天冷,魚不吃食了,不用喂菜粕了。1月份比11月份稍微好一點,但也好不到哪里去。之所以好點,是因為離5月份近了,工廠沒有備貨,稍微可能比11月份能高一點。菜粕有這個問題,它是季節(jié)性的。豆粕就沒有這個季節(jié)性。喂豬喂雞,一年四季,天冷天熱,它都吃。 我做期貨是做單邊,研究基本面。剛才于總說的話,我很贊成,套利對沖也是做單邊,其實就是兩個單邊。單邊抓住了,那就賺大的,做錯的時候,虧錢也是很多的。我感覺,工業(yè)品不太好抓,農產品好抓,因為它的持續(xù)性比工業(yè)品強。剛才尚主任說的對,(農產品)今年一收割,(產量)就這么多,是確定的。(農產品)庫存數是確定的,不像工業(yè)品,哪天都能生產,庫存數不確定。 我做白糖前,跟著鄭商所去考察了兩次,賺了兩次錢,因為搞清楚了國內白糖的狀況??疾旎貋恚业谝粫r間就做了。那個時候,國家沒說控制,也不增加進口,我一想肯定是不夠了。4720的成本,雖然當時看著挺高的,但我覺得便宜,毫不猶豫就進去了,很快漲了100點。第二次考察后,晚上回來就賺錢了。因為搞清楚了國內白糖的狀況,那時候白糖的銷售意愿挺高的,國家真想控制。那天4980開盤。沒想到那天晚上,美盤是綠著開,我趕緊搶單,基本上那幾分鐘以內的單子,都被我搶光了。一夜就漲上去了。進去的時候4990,便宜啊。這就是搶錢么,要膽子大。當然我也沒拿到現在,當時漲了300個點,我就跑了,現在又快漲到5500去了。 農產品比較好抓,在轉折的時候,你抓一波。當然要建立在考察清楚的基礎上。所以你得知道它的種植面積、國家的庫存。在國家沒有庫存的時候(當然現在不行,棉花1000多萬噸,白糖還有600多萬噸,剩下是菜油、豆油都有庫存),農產品,尤其是粕,未來會有一波大行情。粕在我國沒有庫存,一旦遇到天氣異常,稍微有些震動,(價格)至少翻一倍。這是農產品的特性,很好抓。現在是這樣,以后也還是這樣。翻一倍,不算問題,豆粕(未來)2000到4000,很快的,放心地追著買,沒有問題。 責任編輯:翁建平 |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凡是注明“來源:七禾網”的文章均為七禾網 www.levitate-skate.com版權所有,相關網站或媒體若要轉載須經七禾網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處。若本網站相關內容涉及到其他媒體或公司的版權,請聯(lián)系0571-88212938,我們將及時調整或刪除。
七禾研究中心負責人:翁建平
電話: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負責人:相升澳
電話: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產業(yè)中心負責人:洪周璐
電話:15179330356
七禾財富管理中心
電話:13732204374(微信同號)
電話:18657157586(微信同號)
七禾網 | 沈良宏觀 | 七禾調研 | 價值投資君 | 七禾網APP安卓&鴻蒙 | 七禾網APP蘋果 | 七禾網投顧平臺 | 傅海棠自媒體 | 沈良自媒體 |
? 七禾網 浙ICP備09012462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10119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浙B2-20110481]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浙字第0563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