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美)梅拉梅德 著,王端端 等譯 出 版 社: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4-1 編輯推薦 《向傳統(tǒng)吶喊:全球最大期貨交易所的創(chuàng)新與轉型》由北京大學金融衍生品戰(zhàn)略研究院組織翻譯。“現(xiàn)代期貨市場之父”梅拉梅德,以回憶的方式記錄了金融世界近十年來的變化,期貨市場的革命性發(fā)展、金融變革過程中的種種斗爭以及金融風云人物的叱咤縱橫,均在作者銳利的筆鋒下栩栩如生。本書是一面鏡子,帶你走進梅拉梅德眼中的期貨行業(yè),回望期貨交易所觥籌交錯的歷史,以及其不斷的創(chuàng)新與轉型。 內容推薦 本書作者利奧·梅拉梅德被譽為“現(xiàn)代期貨市場之父”。他在商品期貨之外創(chuàng)建了金融期貨,將傳統(tǒng)的人工喊價轉變?yōu)殡娮踊灰住KΥ俪闪薈ME集團今天的成功——全球最大期貨交易所,該交易所在全球金融危機中一直如常運轉。 在書中,梅拉梅德不僅講述了幾十年來期貨市場從商品期貨到金融期貨、從公開喊價到電子化交易的革命性發(fā)展,還細致地描述了金融變革中的種種交鋒、代表人物以及策略。作者還把與金融市場交織在一起的技術性事件和全球性事件一起敘述,以便讀者更好地理解歷史背景。 在書中,梅拉梅德探討了期貨市場對于國家和企業(yè)的市場價值。跟隨作者的敘述,你將逐漸熟悉期貨行業(yè)的發(fā)展趨勢、技術變革和那些改變期貨期權世界的產品,你甚至能夠預見這個行業(yè)在未來幾年的樣子。 作者簡介 利奧·梅拉梅德(Leo MeIamed),全球公認的金融期貨創(chuàng)始人,被譽為“現(xiàn)代期貨市場之父”。他1999年即位列《芝加哥論壇報》評選的20世紀商業(yè)領域中最重要的10位芝加哥人之一,同時名列《芝加哥雜志》評選的“芝加哥世紀百強榜”。2003年,他被《養(yǎng)老金與投資報》列為100年來為貨幣管理帶來“最不同凡響變化”的30人之一。 梅拉梅德先生于1972年任芝加哥商業(yè)交易所主席期間,開創(chuàng)了外匯期貨產品.并且創(chuàng)建了世界第一個金融期貨市場——國際貨幣市場(IMM),從而改變了期貨的歷史,使期貨由“農業(yè)時代”發(fā)展到“金融時代”。 梅拉梅德先生一直擔任日用品期貨貿易委員會顧問,并出任各國政府在期貨市場研究方面的特別顧問。早在1982年,梅拉梅德就先于美國國會,領導美國期貨業(yè)創(chuàng)立了國家期貨協(xié)會(NFA),并使之成為期貨行業(yè)第一個自行管理機構。1982年至1989年間,梅拉梅德連任該協(xié)會會長,而后以永久特別顧問的身份繼續(xù)為該協(xié)會工作。 目錄 致中國讀者 推薦序一 推薦序二 前言 致謝 作者的話 作者簡介 第一部分 與“現(xiàn)狀的獨裁”抗爭 第1章 火箭發(fā)射倒計時 第2章 Globex電子交易系統(tǒng):本質的區(qū)別 第3章 股權所有者協(xié)會:火箭助推劑 第4章 電子迷你標普500指數期貨:CME成功的跳板 第5章 戰(zhàn)略動蕩:規(guī)劃進程 第6章 全球競爭:終極裁決者 第7章 股份制改造:登月行動 第8章 網絡時代的來臨:虛幻天堂的沒落 第9章 秘密行動:會議室的密謀 第10章 浴火重生:甜蜜的勝利 知識延伸 Globex電子交易系統(tǒng)大事年表 第二部分 來自期貨的信使 第11章 明天的技術浪潮 第12章 警醒吧 第13章 苦難回憶錄 第14章 新興世界經濟體對期貨的需求 第15章 關于1987年股災的專家小組討論 第16章 《逃向期貨》的日文版前言 第17章 痛苦、進步與希望:20世紀的回憶 第18章 比亞韋斯托克不再有猶太人 第19章 21世紀的芝加哥期貨市場 第20章 默頓·米勒(1923—2000) 第21章 把寶押在智者身上 第22章 期貨交易所的變革 第23章 我們的中間名字 第24章 CME的創(chuàng)新中心 第25章 《逃向期貨》中文版發(fā)布會上的致辭 第26章 知識標簽 第27章 CME的弗雷德·阿迪提獎 第28章 期貨中的數學 第29章 只要米爾頓·弗里德曼認為沒問題 第30章 教育永不失敗 第31章 鋼鐵男孩 第32章 CME:創(chuàng)新之屋 第33章 選擇性的萬有引力定律 第34章 灰天鵝 第三部分 附錄 附錄1A 第三個里程碑 附錄1B 致米爾頓·弗里德曼的一封信 附錄3A 變革的時候到了 附錄3B 股權所有者協(xié)會成員簡介 附錄3C 兩個交易所合并的未來 附錄3D CME為爭取自律監(jiān)管所付出的努力 附錄3E 致親愛的股權所有者 附錄3F 股權所有者協(xié)會工作報告 附錄3G 建立新的戰(zhàn)略聯(lián)盟:為何是此時此地 附錄4A 終身主席的演講 附錄4B 致CME會員的公開信 附錄4C 重返CME 附錄8A 吉姆·麥克納爾蒂成為CME主席和首席執(zhí)行官 附錄8B CME任命吉姆·麥克納爾蒂為新任總裁兼首席執(zhí)行官 附錄9A CME控股公司董事會選舉主席團成員 附錄9B 斯科特·戈登致審計委員會的一封信 附錄19A 期貨的未來不在芝加哥 注釋 跋 媒體評論 本書的中文版,為中國民眾再現(xiàn)了利奧·梅拉梅德先生的智慧、遠見、堅毅和幽默,再現(xiàn)了他的經歷和金融期貨模式的不斷創(chuàng)新,再現(xiàn)了在黑暗的光亮中一往無前的精神。梅拉梅德理念至今仍然引領著世界潮流。這本書所提出的問題,將為中國金融期貨的健康發(fā)展提供有益的借鑒,并引發(fā)一系列的戰(zhàn)略性思考。 ——北京大學副校長、北京大學中國金融衍生品戰(zhàn)略研究院院長 張國有教授 繼承了父母的堅強性格,加上命運的眷顧,利奧·梅拉梅德奇跡般地逃脫了納粹控制下的波蘭,最終成功地登上了全球金融體系的一座頂峰。在過去40多年里,他引領CME從一個交易黃油、雞蛋和豬腩的公開喊價交易池轉變成一個電子化高效率同時成功處理數以億計金融期貨合約的交易所典范。CME嚴密的風控措施使其在歷經多次金融危機后依然有著持續(xù)穩(wěn)定的市場表現(xiàn),這不得不讓利奧感到無比自豪。《向傳統(tǒng)吶喊》一書不僅是一部引人入勝的人生故事,更是一部關于組織領導者如何在穩(wěn)健運營的基本原則下打破傳統(tǒng)與積極創(chuàng)新的精彩傳奇?!懊缆?lián)儲主席 保羅·沃爾克 這是一本利奧·梅拉梅德寫的探險故事,其中的曲折經歷堪比海明威的人生。這同時也是一本間諜驚悚故事和一部編年史。本書記載了古老的期貨行業(yè)發(fā)生的一系列決定性的變革,從內部第一參與者的角度向我們講述了這段歷史中鮮為人知的細節(jié)。這本著作的作用如此重要,可以被稱做是商業(yè)學院的“圣經”?!o錄片大師 比爾·柯蒂斯 利奧·梅拉梅德成功地描述和分析了CME電子化交易系統(tǒng)Globex的演變歷史,正是這一系統(tǒng)改變了全球期貨交易的方式。他將這一過程中交易所內部權力的爭奪、個人和集體的利益權衡以及改變CME歷史的各種創(chuàng)新想法全部融入故事的講述中。一路讀下來,感覺無數種結果都可能出現(xiàn),讀者就好像在閱讀一本神秘的探險小說。太不可思議了,謹在此對本書致以衷心的祝賀。——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邁倫·斯科爾斯 作為金融衍生品行業(yè)的一個具有重大影響力的人物,利奧·梅拉梅德一直是CME集團以及期貨交易在全球不斷發(fā)展的主要推動力。本書描述了他事業(yè)過程中的各種努力和成功,追溯了過去半個多世紀創(chuàng)新變革的軌跡。他對金融市場有效運作所起到的作用怎么強調都不為過,他的創(chuàng)新思想將會持續(xù)產生深遠的影響。能夠認識他并和他一起工作是我莫大的榮幸。——CME集團執(zhí)行主席 特瑞·達菲 梅拉梅德的書記錄了圍繞期貨交易所發(fā)生的一段無比精彩的金融創(chuàng)新歷史。它展現(xiàn)了這個過程中創(chuàng)新所面臨的各類局外人難以想象的復雜阻礙,以及作者是如何運用靈活、耐心和創(chuàng)業(yè)精神來克服這些阻礙的。在當前呼吁政府監(jiān)管的聲音越來越多的時刻,本書是對自我監(jiān)管的強大力量做出的有力證詞。——耶魯大學著名經濟學教授 羅伯特·希勒 利奧·梅拉梅德將讀者帶進了CME的會議室,從內部視角去深入了解CME在從公開喊價到電子化交易、在與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合并以及成為上市公司的各類背景下所經歷的各種政治紛爭?!爸ゼ痈缏?lián)邦儲備銀行行長 邁克爾·莫斯柯 《向傳統(tǒng)吶喊》是一本帶有梅拉梅德個人日記色彩的、對從公開喊價交易池到電子交易系統(tǒng)這一巨大變革的歷史敘述。梅拉梅德和他的同事們一起,引領金融服務行業(yè)走過幾十年的變革時代。沒有人比利奧更清楚這一過程中發(fā)生的一系列事件了。 ——美國百利金融集團董事長兼CEO 拉斯·維森多夫 對一家商業(yè)機構如何發(fā)展壯大的歷程感興趣的讀者,將會驚嘆這本書的精彩。作者梅拉梅德用親身經歷講述了CME集團的誕生,以及在過去30年里遭遇并努力破解的各種危機和難題。梅拉梅德一手創(chuàng)建、領導、完善、擴展和保衛(wèi)的芝加哥期貨市場戰(zhàn)勝了多年來經受的無數艱辛曲折,至今依然完好無損?!剪斀鹚箤W會 馬丁·梅耶 書摘 第一部分 與“現(xiàn)狀的獨裁”抗爭 第1章 火箭發(fā)射倒計時 在這段歷史過程中,直到21世紀前葉,在美國所有期貨交易所進行的交易都是通過公開喊價方式達成的??紤]到這一傳統(tǒng)深入人心和歷史久遠,任何人要想提出一種迥異的交易實施結構框架,都將不僅僅是一場革命,而簡直是一種瘋狂的舉動。我在1977年擔任cME主席之際,曾為《霍夫斯特拉大學法律評論》雜志寫過一篇文章,文中我斬釘截鐵地宣稱:只有公開喊價的交易方式才能確保期貨市場的成功。當然,那時我的觀點尚基于三方面的傳統(tǒng)觀念:時間、當時的技術手段以及我個人在芝加哥交易池的經驗。到那時為止,面對面的交流仍然是產生交易流通性的唯一有效方式,所謂交易流通性就是指連續(xù)報買賣價的信息流量。在1977年,個人電腦尚處于襁褓階段,比爾·蓋茨剛從哈佛大學出來,微軟視窗操作系統(tǒng)只意味著一扇你能透過它向外觀看的窗戶,所謂鼠標當時還只代表一種嚙齒類動物,而美國蘋果電腦公司在人們眼中僅是一種水果而已。我們今天所知道的計算機技術在當時僅處于科幻階段。直到又一個世紀之后,計算機才為20世紀帶來革命性的變化,并徹底改變了一切。 在那個年代,即便是市場交易自動化的想法也被看做是異端邪說。據我所知,就算如此,這一自動化的想法也早已不是什么新概念了。從20世紀70年代前葉開始,自動化交易就已是全國證券交易員協(xié)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Dealers,Inc,NASD)的一項智力誘惑。1971年,全國證券交易員協(xié)會的子公司納斯達克(.Nasdaq),就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電子化證券交易市場。實際上,最初那不過是一個計算機公告牌系統(tǒng)而已,并沒有將買家與賣家通過計算機系統(tǒng)相連接。1975年,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SEC)提議創(chuàng)建證券市場中限價訂單的自動化集中撮合方式買賣盤。1976年,該委員會正式發(fā)布了自動化交易的提議。1976年,為響應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提議,朱尼爾斯·匹克教授聯(lián)手莫里斯·門德爾松與小埃爾·威廉姆斯教授提出了一個電子化的證券拍賣市場計劃,這一計劃包括如下技術特點:采用基于電腦屏幕而非交易大廳的交易方式,基于拍賣法則的交易執(zhí)行機制、匿名交易、出價和報價的價格/時間優(yōu)先級及合格投資者全球化的平等參與——換言之,這些也就是今天電子化交易系統(tǒng)的主要特征了。這一計劃的理念是革命性的。然而好景不長,這一計劃很快就受到經紀商集團的攻擊。理由是:這個系統(tǒng)將無法成功運作,并將“摧毀世界上最為精細的資本市場制度”。在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和其他做市商請求維持現(xiàn)狀的集中游說之下,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在1979年改變了最初的決定。 期貨市場也免不了受到這些創(chuàng)新先驅的影響。1980年,朱尼爾斯·匹克教授實實在在地創(chuàng)建了我記憶中的第一套電子期貨市場體系。它被命名為INTEX交易系統(tǒng),在百慕大群島注冊、完全自動化的期貨交易系統(tǒng)。1982年9月,在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LIFFE)即將開業(yè)前,我和朱尼爾斯·匹克教授共同參與了英國《金融時報》在倫敦召開的一個會議。朱尼爾斯·匹克教授在會上毫無愧疚地預測:如果能夠滿足某種經濟意義上的需求,INTEx交易系統(tǒng)就將成功。否則的話,“我們都將退出人們的視野”。可是,朱尼爾斯·匹克教授太超前于他所處的時代,他雄心勃勃的超前努力最終功敗垂成。然而,他的理念始終沒有為人們所淡忘。那時,人們僅僅能夠私下討論一下這個被稱之為期貨市場“黑匣子”的事物。自動化在那時被視為我們這個行業(yè)的喪鐘。大家都有責任去遵循一個不成文的神圣協(xié)議:堅決徹底抵制這一理念。我記得自己曾告誡朱尼爾斯·匹克教授:盡管我個人欽佩他的勇氣,“但他不會有一絲一毫的機會可言”。我說在我看來,如果有一天自動化真正降臨于期貨市場,那必定要基于某個成熟的期貨交易所才能夠取得成功。 所幸的是,我未被經濟學家米爾頓·弗里德曼所稱的“現(xiàn)狀的獨裁”所征服。事實上,在《霍夫斯特拉大學法律評論》雜志上發(fā)表那篇文章后沒幾年,我就認識到我很遺憾地犯下了一個錯誤。計算機技術當時正以難以想象的速度突飛猛進。設想一下,交易在電子化的場所中自動進行,這樣一種架構使得交易速度更快、成本更低及效率更高。而這一切,伴隨著計算機技術發(fā)展所提供的技術能力,都將在不久的將來成為現(xiàn)實。更為重要的是,這將創(chuàng)造出數目巨大的新增交易量——這正是交易所收入所依賴的根本所在。我的認識一旦轉變過來,我就一定會十分堅定地改正自己的錯誤,并遵循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的忠告:“當現(xiàn)實改變之際,我隨之改變”。事實的確改變了。同許多關于接納新事物的老生常談一樣,我的新信念告訴我,僅僅在觀念上接納新事物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需要實踐。P8-9
責任編輯:章水亮 |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凡是注明“來源:七禾網”的文章均為七禾網 www.levitate-skate.com版權所有,相關網站或媒體若要轉載須經七禾網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處。若本網站相關內容涉及到其他媒體或公司的版權,請聯(lián)系0571-88212938,我們將及時調整或刪除。
七禾研究中心負責人:翁建平
電話: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負責人:相升澳
電話: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產業(yè)中心負責人:洪周璐
電話:15179330356
七禾財富管理中心
電話:13732204374(微信同號)
電話:18657157586(微信同號)
七禾網 | 沈良宏觀 | 七禾調研 | 價值投資君 | 七禾網APP安卓&鴻蒙 | 七禾網APP蘋果 | 七禾網投顧平臺 | 傅海棠自媒體 | 沈良自媒體 |
? 七禾網 浙ICP備09012462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10119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浙B2-20110481]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浙字第05637號]